寻味非遗!邕酸薪承队探访南宁酸嘢:匠心续文脉,数字探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7 23: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欣津   阅读 98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24日讯(通讯员 李欣津)2023年10月,南宁酸嘢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承载着南宁人味觉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传统小吃,正式步入非遗保护的行列。近日,邕酸薪承团队围绕“数字赋能南宁酸嘢的创新传播与产业升级路径”展开社会实践调研,走访了一中玲姐酸嘢、一点脆、酸品王等多家知名酸嘢店,对话从业者,挖掘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与发展困境,探寻数字化时代下南宁酸嘢的新未来。

“凌晨五点半起床,赶去海吉星挑最新鲜的水果,当天进货当天卖完,三十多年来天天如此。”一中玲姐酸嘢店的玲姐,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与酸嘢的半生缘分。上世纪八十年代,玲姐拿着仅有的三千元积蓄学习酸嘢制作技艺,从学校门口的小摊起步,凭借“按季选材、现做现卖”的坚守,一步步将小摊做成了如今吸引明星打卡的老字号。玲姐坦言,这门手艺如今已传给儿子和儿媳,“不求做大做强,能把味道守住,让老顾客吃得放心就好。”

同样坚守匠心的还有一点脆酸嘢店的老板。18年前,为了生计,老板从姐姐手中接过酸嘢制作技艺,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丈夫凌晨五点多奔赴海吉星采购食材,妻子坚守到深夜十一点收摊。“食材新鲜、酸甜可口”是他们的经营秘诀,也是熟客口口相传的口碑。“手工做的酸嘢才有魂,机器替代不了。”即便疫情后生意不如从前,老板也从未想过用机械化生产降低成本。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购买酸嘢   赵婧彤 供图

面对南宁酸嘢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邕酸薪承队想通过一系列行动为其注入新活力。团队不仅深入挖掘酸嘢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还计划将走访访谈剪辑成系列视频,在专门创建的公众号与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让更多人了解酸嘢不止是“开胃小吃”,更是承载南宁精神的文化符号。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传播,打破地域限制,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认识南宁酸嘢。”邕酸薪承团队将结合调研数据与访谈内容,撰写调研报告,探索 “非遗+数字经济”的融合路径——例如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规范真空包装与物流体系,帮助玲姐、一点脆这样的老字号拓展省外市场;设计酸嘢文化IP,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传承。

从街头小摊到非遗项目,南宁酸嘢见证了南宁的城市变迁;从匠心坚守到数字探索,这门传统手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数字化赋能与产业升级的推进,南宁酸嘢不仅能留住老南宁的味觉记忆,更能以全新的姿态“走”出广西,成为一张亮眼的“中国酸嘢之都”城市名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雨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