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三下乡:探寻屯堡文化根脉,助力地戏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8 00: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书婷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黔中屯韵实践团,于2025年8月17日至22日期间,赴安顺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对话非遗传承人、走访民间表演者、调研地戏进校园”为核心路径,立足青年视角深挖非遗文化内涵,用青春智慧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对话非遗传承人”,聆听坚守故事

活动首站,实践团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守兴、安顺地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玉华展开深度访谈。围坐间,两位传承人结合数十年地戏表演与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历史脉络、表演范式、文化内涵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安顺地戏的独特价值:作为屯堡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是兼具观赏性与叙事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承载着屯堡人共同的文化历史记忆、民俗传统与精神信仰。同时对话也直面地戏传承的现实困境,“传承群体老龄化”导致技艺断层风险加剧;“经济效益偏低”则制约了年轻群体参与传承的积极性,这些都成为当前亟待突破的核心难题。实践团成员全程细致记录访谈要点,从完善传承机制、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创新传播形式等关键议题,与传承人展开多轮探讨,为后续撰写高质量实践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承建议,积累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图1 对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守兴

走访地戏表演者,捕捉活态传承实况

为全面掌握安顺地戏的活态传承实况,实践团以“深入基层、直击一线”为原则,深入安顺多个屯堡村寨,与周官村、磨玉村、梅旗村、本寨村及贵安毛昌村等地戏队的表演者展开深度访谈。表演者们坦言,多数队员为兼职参与,日常需兼顾农业生产或其他工作,排练时间难以固定,但出于对地戏的热爱,大家仍坚持定期排练,逢年过节或村寨喜事时,也会义务为村民表演。此外,实践团聚焦地戏的文旅融合场景,重点走访旧州古镇、天龙屯堡、云峰屯堡三大成熟文旅地标,与长期在此驻场的地戏商业表演者,围绕“排练频率、表演收入、传承意愿”等话题展开交流,挖掘商业演出模式下地戏传承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为全面了解地戏的受众认知度,实践团还随机采访了现场观众,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观看地戏的初始动机源于对传统戏曲形式的好奇,但在观看后,仅有个别老年人能清晰说出地戏所承载的屯堡军事文化、历史故事背景,这反映出地戏文化内涵的青年化传播与大众化普及仍需加强。​

                     图2 采访周官村地戏队表演者鲍灵玉

聚焦“地戏进校园”,探索传承新路径

“地戏进校园”是推动屯堡文化薪火相传的核心举措,也是实践团调研的关键方向。此阶段,团队将调研重心聚焦于安顺市多所中小学,通过“座谈会+实地参访”的组合方式,深入走访旧州小学、刘官初级中学、旧州中学三所代表性学校,全面摸排地戏进校园的实施现状与实际成效,挖掘项目推进中的经验与问题。从各学校实践情况来看,不同校园的地戏传承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刘官初级中学曾积极探索地戏普及路径,开设地戏兴趣课程,但受限于专业地戏师资流失、项目资金链断裂两大核心难题,课程已陷入停滞状态,传承工作暂遇瓶颈;旧州小学的“地戏进校园”项目发展较为成熟,不仅组建了“少儿地戏队”多次外出展演,更在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为当地校园文化传承的标杆;旧州中学则以社团化运作、校园文化熏陶、课程教学开展等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校园传承模式,每周定期开展地戏社团活动,专门邀请专业地戏师傅到校现场教学,教学内容覆盖地戏文化的核心环节,包括地戏基本知识、面具制作、基础唱腔、表演动作等,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地戏技艺。

                 图3 西秀区刘官初级中学校长任毅与实践团开展座谈会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黔中屯韵实践团通过多维度调研、多群体对话、多场景走访,深耕屯堡地戏文化领域,积累了万余字访谈记录、千余张调研照片,为后续工作积累了扎实的数据与影像资料。对于调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践团成员明确了清晰方向:一方面,将系统梳理调研所得,撰写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的实践报告,针对地戏传承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提出兼具可行性与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将创新传播形式,通过校园宣讲让同龄人近距离感受地戏魅力,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以青年之力为地戏传承注入鲜活持久的青春动能。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 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队名称:黔中屯韵实践团

指导老师:罗佳、范方红

文稿撰写:刘书婷、吴沙杉

图片摄影:刘书婷

团队成员:刘书婷、吴沙杉、吴兰、李雪、罗兴倩、周佳萱、段秀群、潘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书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