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桑榆杏暖队”10名青年怀揣热忱出发前往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明珠社区。团队秉持“医防融合”理念,发挥医学专业特色,为社区老人提供中医理疗、健康用药科普、血压测量等服务,将健康关怀与温暖送到居民身边。
专业服务落地社区 中医理疗暖人心
明珠社区活动中心内,艾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几张服务台前早早排起了长队。团队成员身着统一服装,有条不紊地摆放好艾灸盒、血压仪等物资,迅速投入服务工作。“婆婆,您先坐好,我帮您把袖子卷起来测个血压。”队员李思雨一边轻声引导,一边熟练地为老人系上血压计袖带。在中医理疗区,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手持艾条,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调整艾灸距离与时长;有的专注于肩颈推拿,通过揉、按、捏等手法缓解老人肌肉紧张。
68岁的张桂兰婆婆患有腰肌劳损多年,常年受腰肩酸痛困扰,她坐在椅子上,感受着艾灸的温热与推拿的力度。“孩子们的手法很专业,按完之后肩膀轻快多了,腰上也暖和起来,比在屋头贴膏药舒服多了。” 健康用药科普小桌前,队员们耐心解答老人的用药疑问。82岁的刘福全老人带着降压药盒前来咨询,队员甲布龙英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讲解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刘爷爷,这个药建议您早上七点吃,和早饭间隔半小时,这样吸收效果更好。我把注意事项写在纸上,您贴在药盒上就能随时看了。”刘爷爷接过纸条,反复念叨着“娃儿些,把细(方言,周到)得很”,还特意询问队员们下午是否还在,要把邻居也叫过来。
据统计,活动当天上午,团队共为56名老人提供推拿服务,32人体验艾灸调理,完成73人次血压测量,发放健康用药科普手册80余份。明珠社区居委会的雷晓芳书记全程协助活动开展,并说道“我们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40%,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对中医理疗和用药指导需求很大。希望以后同学们可以定期来社区。”
▲图为团队成员给老年人按摩和艾灸。沈皓熙 供图
温情互动传美德 实践行动润童心
服务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发挥,更注重与老人的情感交流。75岁的周素华婆婆听力不佳,队员们便凑近她耳边放慢语速讲解艾灸原理:“奶奶,这个艾草是咱们本地种植的,能驱寒气,就像冬天晒太阳一样,虽然不烫但很暖和。”推拿时,队员们特意减轻力度,每操作几分钟就停下来询问感受,确保老人舒适无虞。周婆婆虽然话不多,但一直握着队员的手,离开时还特意从冰箱拿出几块“小布丁”冰糕,硬塞到队员手里。
活动的热闹场景也吸引了不少跟着家长来社区的小朋友。7岁的琪琪好奇地看着队员给老人捶背,悄悄拉着队员的衣角问:“姐姐,我能给奶奶捶背吗?”队员张露凝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蹲下来教琪琪捶背的正确手法:“要像摸小猫一样轻,从肩膀慢慢往下敲,这样奶奶才会舒服。”琪琪学得有模有样,当场给陪她来的奶奶“实践”,引得周围老人阵阵掌声。
临近中午,家住社区3号楼的陈大爷拎着一兜刚摘的桃子来到活动现场:“孩子们忙了一上午没顾上喝水,这是自家树上结的,甜着呢,快尝尝。”队员们再三推辞,陈大爷却直接把桃子放在桌上:“你们给我们捏肩问药,吃几个桃子算啥?都是应该的。”现场你一言我一语的家常话,让实践活动更添了几分邻里间的温情。
▲图为团队成员给老年人测血压。沈皓熙 供图
问卷收集需求 精准优化服务
为让后续服务更贴合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团队特意设计了《社区老人健康需求问卷》,内容涵盖常见健康问题、期望的服务类型、方便的活动时间等12项内容。队员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逐一向老人说明问卷目的,引导大家填写;遇到视力不佳或不会写字的老人,就逐条念出问题,记录下他们的口头反馈。“您觉得一周来一次好,还是两周来一次?”“除了推拿和艾灸,还想不想学一些在家能做的养生操?”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团队收集到不少具体需求:有的老人希望学习穴位按摩自救技巧,有的想了解夏季防暑的中药配方,还有几位独居老人提出“能不能定期上门看看”。队员们将这些建议详细标注在问卷旁,计划汇总后作为调整服务内容的重要依据。
“收集问卷不是形式,是为了让服务更精准。”团队指导老师曹卉翻看着问卷说,“比如有老人反映艾灸烟味有点大,我们已经联系学校准备无烟艾灸盒;还有人提出希望晚上开展活动,方便子女下班后陪同,我们会和社区协调调整时间。实践活动不能‘一刀切’,要真正从老人的需求出发。”
团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陆续走进自贡市盐驿、杨公桥、丹桂等社区,持续开展中医理疗、健康科普等服务。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始终牢记“银龄守护者”的责任,在服务中锤炼专业技能,在实践中践行医者初心。(通讯员沈皓熙 周奇丽)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老人的合照。李思雨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皓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