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黄妍媛、吴伟龙)2025年8月24日,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大塘口小学开展的“荧光映乡途,星火护新芽”主题公益夏令营中,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大塘口分队的志愿者们结合警务专业特色与儿童成长需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涵盖警营文化——擒敌拳基础动作教学、人文底蕴——历史课、创意实践——手工课、手势舞课等,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
▲图为教官纠正学员动作擒敌拳:趣味教学显活力,少年英姿展锋芒
教官带着警务专业的活力与巧思,把擒敌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先细致讲解动作要领,将复杂招式拆解为简单步骤,再配上形象比喻,让要领变得通俗易懂。随后通过“分步细练”夯实基础;组织“互纠共进”切磋琢磨;待大家对分解动作掌握熟练后,便进入“连贯合练”;最后以“趣味接力”收尾,孩子们依次接力完成动作,在欢声笑语中锤炼团队协作能力。一招一式间,尽显孩子们的英姿飒爽,他们在警营风采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淬炼出了不服输的韧劲与敢拼搏的勇气。
▲图为老师讲解折纸过程手工课:巧折星芒焕创意,指尖生花绽童趣
手工课上,当老师展示立体五角星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她从对折与边角对齐的基础步骤教起,以“小火车对齐轨道”生动比喻,引导操作;遇到复杂翻折处,便用带箭头的示意图清晰标注“山谷折”“山峰折”与翻折方向,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当一个个五角星在孩子们手中“站立”起来,他们兴奋地展示作品,眼中闪烁着成就感的光芒——这堂课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创意在指尖绽放,每一颗“星星”都承载着他们独特的巧思与快乐。
▲图为老师讲解西安事变历史历史课:回溯往昔知来路,家国情怀植心间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几十年前的西安,曾发生过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吗?”老师以悬念式提问拉开课堂序幕,随即带领孩子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抉择,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鲜明主张,老师结合地图标注和时间线梳理,把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晰易懂。孩子们盯着屏幕上泛黄的历史照片——街头游行的民众、爱国将领的合影,听着老师讲述那段风雨飘摇中凝聚的民族大义,不时举手追问。这堂历史课上,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西安事变的关键信息,更在心中深深埋下爱国情怀的种子,真切体会到危难时刻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图为老师教授手势舞手势舞课:指尖起舞穿心意,童声伴乐暖时光
伴着《感恩的心》悠扬的旋律,手势舞课温情开课。老师将歌词里的感恩之情悄悄藏进每一个动作:双手合掌轻抵心口,是“感恩的心”最真挚的模样;拇指轻扬后微微点头,藏着“感谢有你”的暖暖心意;双臂缓缓张开又温柔收回,化作“伴我一生”的拥抱。孩子们跟着节奏慢慢磨合,从生涩模仿到流畅协同,每一次抬手、每一次合掌,都是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指尖会说话,手势传真情”,当整齐的手势随旋律起落,孩子们的脸上漾着认真的笑意,用童真的舞姿传递着对身边人的感谢,让温暖像音符一样,在课堂里悄悄流淌。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教育,希望在少年。当大塘口分队用青春热忱搭建起城乡连接的桥梁,当孩子们因这些陪伴而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我们便懂得:“三下乡”的意义,正在于将知识的火种、关怀的温度从城市带到乡野,用志愿服务这座桥梁,为乡村振兴的宏图注入最鲜活、最生动的人文底色。服务乡村,我们永远在路上。
撰文 | 吴伟龙
图片 | 曾京金、王子宇
一审 | 罗雁飞
二审 | 王湘怡
三审 | 曾屿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伟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