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行以法为翼,助力乡村法治翱翔 ——重旅职院学子下乡实践提升法治范围

发布时间:2025-08-14 2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丹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即便在乡村,也需法治阳光普照。2025年7月,外语外贸学院志愿者奔赴乡村,开展 “三下乡” 普法讲座,为乡村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下乡普法”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寸渴望法治滋养的土地。它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精神的播种,为乡村带来诸多切实的好处,也让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感慨万千。

抵达乡村,志愿者们便感受到质朴氛围,可与村民交流中,发现大家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对常见法律问题认知模糊,这更坚定了普法决心。

▲图为于村民家中进行法律知识交流

乡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法律资源匮乏,村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下乡普法活动,为村民们打开了了解法律的窗口。

通过举办法律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土地管理法、婚姻法、劳动法等,让村民们明白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场关于土地纠纷的普法讲座后,一位村民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遇到土地被占也不知道咋维权,听了你们讲的法律,才晓得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图为调研村民的法律需求以及讲解

普法宣传还能增强村民的守法意识。当村民们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也为乡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乡村邻里之间,难免会因为土地边界、房屋相邻关系、家庭琐事等产生矛盾纠纷。在没有法律知识的支撑下,这些矛盾可能会不断激化,影响邻里关系。

▲图为为村民提供生活日用品

下乡普法活动中,普法志愿者不仅传播法律知识,还充当起矛盾调解员的角色。运用法律知识,从情理法的角度出发,为村民们化解矛盾。有两户邻居因为门前道路的通行问题产生争执,甚至差点大打出手。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依据物权法中关于相邻权的规定,耐心地给双方讲道理、摆法律,最终让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错误,达成和解协议,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通过普法来化解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的升级,让乡村邻里关系更加融洽,营造出和谐、友善的乡村社会环境,使乡村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下乡普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唤醒村民维权意识的过程。过去,许多村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选择默默忍受,要么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通过志愿者的普法宣传,村民们逐渐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工具。

▲图为于关口村党群服务中心拍照合影留念

下乡普法活动,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乡村法治前行的道路。它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志愿者在奉献中感悟到了法治的力量。未来,志愿普法小队将继续砥砺前行,让法治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法治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