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刘君壕 陈瑶淳 陈丹娜)7月9日-17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团委微光实践队作为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和2025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开展社会实践,此次社会实践主要通过拍摄宣传片与微团课、设计文创IP、编制应急双语手册等创新举措开展工作。实践队围绕三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青春振文旅,激活海岛发展新动能
特呈岛位于湛江市霞山区东南海域,是一座风光旖旎、历史悠久的渔岛。然而,受限于宣传不足、文旅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岛上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渔家文化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团队不仅拍摄制作了展现特呈岛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宣传片,更创新设计出“特呈岛三小只”特色IP形象,以年轻化表达助力海岛文旅升级。
实践队队员在前期充分调研特呈岛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挖掘特呈岛的特色文旅资源。用无人机和摄像机多角度捕捉特呈岛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并制作完成全方位展示特呈岛人文景观的宣传片。
图为实践队前往陈氏宗祠拍摄当地红色文化基地。赵培熙 供图 同时,实践队创新设计“海小特”“蟹小呈”“鹬鹬岛”三个IP形象,通过年轻化、创意化的表达方式推动海岛文旅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相关IP形象计划应用于岛屿导航路标、特呈岛应急双语手册、微信表情包等多个场景,进一步丰富海岛文旅体验。
推普护乡音,构建语言文化新生态
实践队在特呈岛开展"推普+"行动,创新实现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团队以"建造多语言共生彩虹桥"为理念,通过"推普+语言调查"记录当地语言生态,在沙滩课堂、篝火晚会等场景开展浸润式普通话教学。
针对渔民"海上生存密码"这种方言智慧濒危的现象,团队特别编撰《特呈岛应急双语手册》,以"普通话-雷州话"对照形式,用现代视觉设计转译传统气象谚语,既守护方言智慧,又提升旅游安全。
实践队要做的不是消除方言,而是建造多语言共生的彩虹桥。这种"双语互哺"模式既培育了青少年的语言能力,更架起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方言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范式。
图为实践队在开展“推普.美育”篝火晚会。余旭涛 供图 膺续红脉,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特呈岛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实践队走访特呈岛村委会主任陈华荣以及前妇联主席黄雪珠,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故事,实地调研当地的红色景点。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与当地村委进行沟通协商,选取了当地部分红色景点与红色历史进行整合并策划且摄制出了《红树林边的传承:特呈岛的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微团课,着不仅展现特呈岛的光荣英雄历史更展现了特呈岛的和谐自然生态。
“微团课让红色历史焕发新生机,对深化特呈岛‘英雄岛屿’形象大有帮助。”特呈岛村委会主任陈华荣表示。实践队通过创新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队在海边拍摄微团课。赵培熙 供图
从文旅IP的创新设计,到“推普护乡音”的双向努力,再到红色历史的青春讲述,微光实践队的特呈岛之行,不仅是一次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深度的文化传承与赋能之旅。当碧海红林的生态之美与英雄岛屿的红色记忆交相辉映,当普通话的普及与方言乡音的守护和谐共鸣,特呈岛正以其独特方式诠释:真正的乡村振兴,在于激活历史底蕴,在于文化赋能生活,让这座岛屿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丹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