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寻茶韵,青春赋振兴 —— 西南大学南川川茗小分队德隆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3 20: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叶雨鑫 岳阿娇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西南大学重庆南川川茗小分队前往南川区德隆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小队成员手捧茶叶   此次实践活动以“三村叶脉连古今,德隆茶香焕新知”为主题。活动中,小分队成员们深入田间茶园,探访非遗制茶工坊,拜会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策划开展“银杏叶上茶”“茶趣工坊”等特色手工活动,在躬行实践中收获真知灼见。

隆兴村:

金佛雾绕山藏古韵,躬身学艺采一篓春

团队成员在茶叶基地负责人肖虎的指引下深入山林,探访当地第二年长的古茶树,观察到该古茶树生长在近90°的斜坡上,部分粗壮的根系裸露在外,纷纷感叹其扎根之深,生命力之顽强,明白“坚韧”亦是茶的品质与基因。

图为小队成员探访古茶树  成员们走进茶园,实地考察南川大树茶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茶叶基地负责人肖虎讲解了茶叶的正确采摘方法及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

图为小队成员聆听负责人讲解   银杏村:

奎巴茶坊话传承,杏叶为茶添画韵

茶桌共话”座谈会

团队成员走进银杏村奎巴茶坊,参加了“茶桌共话”座谈会,大家围坐茶桌,共话南川大树茶的前世今生。奎巴大树茶非遗传承人张远奎向成员们介绍了南川大树茶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奎巴大树茶的非遗制作工艺等内容;同时,成员们也了解到奎巴大树茶和粽叶、竹叶相结合的创新茶叶饮品,明白非遗人在坚守传统根基的同时,亦紧跟时代脚步。

图为小队成员正在参加“茶桌共话”座谈会  当张远奎先生谈及当前茶产业的发展之路,他表示:“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才是唯一的出路。品质加上时间的沉淀,大家要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这份坚守传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恰如银杏村的千年古银杏,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

图为小队成员一起泡茶品茶   座谈会上,茶艺师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奎巴大树茶的泡制过程。成员们观察到,奎巴大树茶茶汤橙黄透亮,香气馥郁持久,入口醇厚回甘。

银杏叶上茶”手工活动

银杏村生长着约4000株野生古银杏,单株树龄超过2500年,与当地丰富的大树茶资源相得益彰。南川川茗小分队成员针对银杏村当地特色,同游客和村民们一起参与了“银杏叶上茶”手工活动。

图为小朋友正在做手工   成员们用捡来的银杏叶和树枝当材料,银杏叶在手中似乎化作绽放的玫瑰,茶叶与银杏叶在纸上勾勒出灵动的画卷。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银杏村的独特魅力,更让茶文化与银杏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手工成果展示

茶树村:

茶香承袭两千载,现代茶路又一春

团队成员们在茶树村参观了树龄约2700年的“茶树鼻祖”。事实上,南川德隆镇茶树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大树茶之乡,聚集了上万株古茶树,而茶树鼻祖则是树龄最大的茶树之祖。

寻访茶树鼻祖,溯源千年茶韵

图为树龄约2700年的“茶树鼻祖”    “茶树鼻祖”这棵古树的树干从中间裂开,像被时光温柔地分成两半,却依然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当谈及其树干呈两半的原因,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科进行了解答:“有人猜测是雷劈,但早年积雪堆压致使树干分裂的原因更为可信。”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茶树鼻祖”   无论经历何种考验,它始终扎根土地、向阳生长,那份坚韧看得人心里发烫——这或许就是茶树村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对话非遗人,“茶”觉致富路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大树红茶非遗工坊   团队成员们还参观了大树红茶非遗工坊。工坊负责人邹书记表示,之所以机械化制茶,是为了在大树茶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帮助周边的老百姓更好地增收致富。

图为茶树村大树红茶非遗证书    邹书记介绍他自己是当地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他说:“我爷爷的爷爷就会制茶,不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非遗技艺的传承,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座谈共话茶千载,青力青为献良策

南川川茗小分队还邀请村委会成员召开座谈会,了解茶树村的过去,展望茶树村未来。

图为小队成员参加座谈会   团队成员了解到,茶树村依托5200亩大树茶资源,已构建现代化茶叶生产体系。在绿色种植方面,全村实现机械化除草与制茶,户均配备除草机,仅保留采摘、摊晒环节人工操作,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每年2-3次技术培训(村民参与率达80%),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确保茶叶品质。文化赋能方面,当地连续多年举办古茶树采摘文化节,吸引周边游客参与采茶体验,有效提升茶文化影响力。

图为茶树村茶产业振兴成果   茶树村内金佛山红茶书院、金佛山茶文化广场、茶文化图书馆及南川大树茶文化科技局展馆的建设以多元形式实现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的路径创新,积极推动茶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为活动合影   团队成员表示,后续将整合访谈记录与问卷数据,综合分析当地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痛点与难点,形成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回馈至当地村委会与政府,期望以青年之微光,照亮发展前路。

西南大学南川川茗小分队深知,青年是乡村心声的“传声筒”,更是乡村振兴蓝图的执笔人。“青春逢盛事,实践正当时”,他们愿做南川茶韵新生的摆渡人,助古茶走出深山,让茶农展露笑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岳阿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