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史红歌颂先烈·传心赤子踏山河——东油学子探寻革命故事,唱响经典红歌

发布时间:2025-08-13 19: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代家伟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宋欣 代家伟)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近日,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芯”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以“铭史红歌颂先烈,传心赤子踏山河”为主题,分赴全国多地的革命基地,开展了一场跨越山河的反法西斯与抗日战争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回到各自家乡,在红色地标前唱响经典红歌,探寻革命故事,用青春行动传承历史记忆。

一、踏遍红色沃土,唱响时代强音

从湖南长沙橘子洲头到陕西汉中川陕革命根据地,从黑龙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到山东德州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红“芯”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足迹遍布全国10余个省份的20处革命基地。

1、陕西汉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2025年7月29日,计科232班杨一晗同学踏入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唱响《南泥湾》,泛黄的文献与斑驳的军徽,诉说着川陕军民共筑的红色传奇。当年红军在此播撒革命火种,百姓倾力支援的故事感人至深。展馆里的草鞋、斗笠,见证着艰苦岁月里的信念之光。驻足沉思,唯有传承这份初心,方能不负先辈热血。

2、四川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25年7月31日,朝阳初绽,计(智慧+)241班蒋佳逸同学抵达巴中将帅碑林。踏入园区,碑石林立,仿佛在无声诉说往昔。在碑群前,唱响《军民团结一家亲》。“军民鱼水情,患难见真心……”歌声起时,周遭的肃穆与旋律交融,先辈们与群众并肩战斗的画面,似在眼前浮现。

3、贵州遵义会址:

2025年7月31日,网安242班杨静莹同学站在贵州遵义会址前,听青瓦木楼静静诉说着那段扭转乾坤的历史。展厅里的煤油灯、会议桌,仿佛仍回荡着先辈们的争论与决断。正是这场会议,让红军在危局中找到方向。如今阳光洒满庭院,老一辈的坚守与智慧,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提醒我们:每一步前行,都该记得为何出发。杨静莹同学以《十送红军》的深情唱腔,诉说着长征路上军民不舍的离别与坚定的信念。

4、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

2025年8月1日,大数据243班杨子斌同学走进了赵一曼纪念馆,唱响《映山红》,那封写给儿子的遗书字字泣血。“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字里行间是家国大义与舐犊深情的交织。锈迹的手枪、破旧的囚衣,诉说着她在酷刑前的坚贞。这位宜宾女儿以生命践行信仰,站在展前,唯有泪目与铭记——英雄的精神,永远是照亮前路的星。

5、山东德州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2025年8月2日,计科244班许博研同学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唱响《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断壁残垣的复原场景震撼人心。锈迹的炮弹、泛黄的战报,诉说着这场血战的惨烈。三万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展馆内的灯光昏黄如当年硝烟,提醒着:和平从不是偶然,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安宁。

6、辽宁阜新万人坑:

2025年8月2日,在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计科232班代家伟同学站在见证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历史现场,唱响《团结就是力量》,歌声中饱含着对死难矿工的缅怀与对民族精神的致敬。阜新万人坑作为日本“以人换煤”掠夺政策的罪证,埋葬着7万余名死难矿工,那具呈攀爬姿态的遗骨,成为侵略者暴行的无声控诉。

7、甘肃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

2025年8月2日,网安242班刘梦琪同学漫步在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纪念碑在阳光下肃穆矗立。展厅里的土枪、马灯,记录着陕甘宁边区军民的浴血奋战。那些为守护盐池、保卫边区牺牲的烈士,名字或许已模糊,精神却如盐池的盐碱地般厚重。风过林梢,似有英魂低语,告诫我们:守住这片土地的安宁,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此外,《黄河大合唱》的雄浑旋律回荡在西安葛牌红色革命基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歌声响彻甘肃盐池革命烈士陵园,《游击队歌》与《毕业歌》在黑龙江集贤县与兰西县的革命烈士陵园唤醒历史记忆……一首首红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让红色旋律在青春传唱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8、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革命烈士陵园、绥化兰西烈士陵园:

2025年7月30日,计科244班段贺然同学去到了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革命烈士陵园;2025年8月5日,大数据223班朱佳绩同学去到了黑龙江绥化市兰西烈士陵园。墓碑列队如沉默的卫士,集贤的战壕遗迹,兰西的烈士名录,都在诉说黑土地上的抗争。无论是无名战士的钢枪,还是英烈家书里的牵挂,都藏着同一份赤诚。风拂松柏,似在低语:这片土地的安宁,是他们用生命铺就,后辈当永远躬身致敬。

二、深挖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在实地传唱红歌的同时,同学们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故事,带回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黑龙江五大连池东北抗联博物馆五大连池分馆:

2025年7月30日,大数据221班宋欣同学在东北抗联博物馆五大连池分馆,听着讲解员讲述杨靖宇将军“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7昼夜”的事迹,看着赵尚志使用过的手枪,深刻体会到抗联战士“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她还偶遇一位老兵,老人反复叮嘱:“一定要让年轻人记住,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

2、山东济南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

2025年7月30日,在山东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展览馆,大数据243班郭奕博同学被革命先辈使用过的简陋武器所震撼。“他们用土枪、大刀对抗侵略者,靠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他表示,这些实物比任何文字都更能展现抗战的艰难与伟大。

3、山东泰安龙廷革命史纪念馆:

2025年7月31日,计(智慧+)231班赵庆阳同学走进了山东泰安龙廷革命史纪念馆,墙上的老照片里,龙廷儿女支前的身影历历在目。步枪与独轮车并置,诉说着军民共抗敌寇的岁月。“一门三英”“母送子妻送郎”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此扎根。展柜里的纺车仍似在转动,纺出的不仅是布匹,更是永不褪色的信念。

4、黑龙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025年7月31日,网安242班姜蕴桐同学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墙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刺痛双眼。杨靖宇胃里的草根树皮,赵一曼狱中带血的家书,诉说着这片土地曾有的悲壮。他们用生命抵御严寒与侵略,换来今日安宁。站在展柜前,唯有铭记: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远滚烫。

5、西安蓝田葛牌红色革命基地(汪峰故居):

2025年8月2日,大数据243班穆程毅同学在西安蓝田葛牌红色革命基地探访时,了解到汪峰同志在煤油灯下起草文件、分析敌情的事迹,那盏微光如炬的煤油灯,成为革命者心向光明的精神象征,“正是这样的坚定信念,让革命火种在艰难岁月中永不熄灭”。

6、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年8月2日,大数据244班郭沫村同学踏入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往昔抗战场景如在眼前。陈旧的军衣、简陋的武器,诉说着当年的艰苦。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介绍,展现出八路军的无畏。先辈们用热血换今日和平,我辈定当铭记历史,传承这伟大的抗战精神。

7、河南濮阳战斗遗址纪念馆:

2025年8月2日,计科232班赵登星同学步入濮阳战斗遗址纪念馆,泛黄的照片与锈迹斑斑的枪械,勾勒出当年鏖战的壮烈。城墙弹痕犹清晰,仿佛仍闻冲锋号角。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换来这片土地的安宁。驻足良久,唯以敬畏之心铭记:今日的平静,皆因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

8、黑龙江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2025年8月2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计科225班赵靖珠同学通过实地参观、资料查阅、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七三一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旨在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贡献力量。赵靖珠同学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以史为鉴,用知识和本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9、湖南长沙橘子洲头:

2025年8月4日,计科245班王子午同学来到了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江风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远眺岳麓如黛,近观湘水汤汤,仿佛看见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身影。巨型雕像目光灼灼,映照着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百年风云过,初心依旧滚烫,唯有以奋斗续写时代华章。

三、凝聚青春力量,践行时代使命

此次实践活动中,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芯”志愿服务团将红歌传唱与红色研学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唱、学、悟”中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同学们不仅是红色故事的聆听者,更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的意义。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与红色教育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强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代家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