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青年学子赴陡箐镇调研农民画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3 18: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瑞棋   阅读 8.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润乡土,画启新程”实践团赴水城区陡箐镇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农民画活态传承,通过美育课堂、传承人走访及产业调研,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图为团队在陡箐镇的合照

童心执笔绘乡情

在陡箐镇东关社区篮球场,实践团开设农民画创作课堂。团队成员引导孩童以玉米地、芦笙舞等生活场景为题材进行创作,数十名儿童在蜡笔挥洒间展现苗族图腾与乡土风貌。创作现场可见,孩童将火把节庆典、农耕场景转化为鲜亮画作,非遗文化通过童趣笔触获得新表达。

▲图为团队成员在东关社区教孩童画农民画

传承解码见匠心

团队走访省级非遗传承人熊师提画室,《蝴蝶妈妈》图腾作品揭示苗族纹样千年文化密码。熊师提现场演示农民画独特皴法,强调开放传承理念:“只要热爱皆可学艺”。在杨明芬家庭画室,满墙色彩鲜艳的农民画作品与省市级证书印证创作成就。“娃娃们放假就来学画!”杨明芬介绍,这间画室已成为村寨青少年节假日的固定学艺点。

▲图为熊师提展示农民画绘画技巧

文创筑基谋振兴

位于水城区陡箐镇东关社区的锦绣坊文创基地是团队重点调研对象。作为文化园核心功能区,该基地整合了农民画创作、培训与展销功能。实践团队观察到,蝴蝶纹样等传统图腾经创新设计后,已转化为油纸伞、茶具等文创商品,部分单品月销售额逾万元。在水城区文化馆调研时,原馆长董成指出,农民画蕴含的乡土文化元素正通过文创商品实现经济价值转化,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开发的良性循环。现场参与问卷的猴儿关村16岁学生分享道:"从小学接触农民画至今,家人始终支持我学习,如今已能独立创作。"这位六盘水市民族中学高一学生的经历,显示当地青少年非遗传承梯队正在形成。

▲图为董成为团队成员讲解农民画

从孩童笔尖流淌的乡情图腾,到古老纹样焕新的文创产品,实践调研表明:农民画正以蓬勃生命力贯通传统与现代。作为扎根乡土的非遗艺术,其创新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六盘水师范学院青年学子将持续追踪陡箐镇农民画发展进程,深化实践探索,助力非遗活化传承。(撰稿:胡瑞棋 图片:余传 尹诗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瑞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