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挂面连乡情,青春助力非遗兴 —— 新乡学院药学院青年学子探秘非遗技艺,献策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3 18: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侯晓涵 王希 蔡汶倩 杜仁凤 王馨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 年 6 月 26 日至 28 日,新乡学院药学院 “品‘空心’雅韵,悟挂面匠心” 实践团一行 11 人,踏着夏日的余晖,深入河南省卫辉市上乐村镇西板桥村,开启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挂面技艺保护与传承实践之旅。青年学子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热情,用脚步丈量乡土大地,以专业知识赋能非遗传承,努力为这项千年技艺注入青春活力。

探秘匠心:从“空心”密码到文化根脉

实践首日,团队走进西板桥村空心挂面厂。技术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和面、压面等工序,并通过工具演示和视频讲解,揭开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神秘面纱。成员们了解到,空心挂面制作工艺独特,对天气依赖性强,仅在春秋季进行。更令人惊叹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源于殷商忠相比干剖心的典故,当地百姓创制丝中有孔的面条寄托哀思,使其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与情感记忆的独特载体。如今,融合现代设计的包装,让这份古老的“乡愁”焕发新生。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展示并讲述空心挂面的制作过程。吕梦梦 供图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展示成品空心挂面。吕梦梦 供图

助力传承:凝练实践成果,服务保护推广

深入了解制作工艺后,药学生们被蕴藏在每一道工序中的匠心所震撼。如何为这项非遗创造新价值?团队成员结合药学专业背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方案:融入“药食同源”理念,开发功能性“药膳空心挂面”系列。他们向技术员具体阐述了构想: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如加入山药、茯苓养胃(针对老年人群),枸杞、红枣补气血(针对女性),黄芪、薏仁提元气(针对上班族抗疲劳)等,将“古法空心”与“中华药膳”两大传统文化IP结合,赋予空心挂面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还提出建议推广时现场演示最佳烹饪法,更能突出空心挂面的特色。

技术员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往面里加药材是个新思路!老祖宗的手艺是根,你们的新点子就像新叶。只要不丢了‘空心’的本和劲道的魂,我们很乐意尝试!”队员们也承诺将运用专业知识,助力这一创新落地

图为讲解员展示空心挂面成品。李婧 供图

重回村巷间:“探访匠人记忆,重拾非遗味道”

次日,成员们分组深入村巷,走访老匠人,挖掘传统技艺细节,并调研村民对“药膳挂面”想法的接受度。一位老奶奶指着队员们手绘的工序图,回忆年轻时凭经验掌控“上杆晾晒”的诀窍;一位大叔看着现代拉面视频,激动地感慨“跟俺爹那会儿一模一样”。村民们的支持给了团队莫大鼓舞,他们热切期盼这项承载乡愁的技艺能走出村庄,被更多人知晓。因此实践团成员化身传播者,积极向村民和更多的年轻人宣传空心挂面的历史故事与工艺价值,旨在助力这一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的舌尖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村民了解传统工艺。李婧 供图

感悟与担当:青春力量注入千年技艺

实践活动尾声,团队系统整理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及村民访谈内容,形成详实报告。成员们特别关注到关键环节如“醒面池温湿度”对“空心”形成的精密控制,反复比对记录力求准确。短短三天的深入实践,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紧迫与意义。“药膳空心挂面”的设想,不仅凝结着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更寄托了让老手艺在新时代飘香更远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和传承人合照图。侯晓涵 供图

每一根空心面,都是非遗传承的接力棒。唯有触摸过匠人掌心的纹路,聆听过技艺传承的心跳,方能读懂“非遗”二字沉甸甸的分量。这份青春与匠心的相遇,不仅为空心挂面技艺的传承添砖加瓦,更让大家深刻明白: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与时代同行,青年一代正以担当让千年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通讯员 侯晓涵 王希 蔡汶倩 杜仁凤 王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侯晓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