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子赴沧州丽景社区开展好人品牌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13 18: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常露萌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常嘉萌)为精准剖析沧州 “好人之城” 品牌建设的基层实践逻辑,挖掘社区善举对城市品牌赋能的微观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沧州豪杰” 暑期实践队走进丽景社区,聚焦居民郭雪迎坚持29年义务教孩子武术的故事,通过与老人对话、和学武孩童交流,全方位采集案例素材,助力梳理 “好人之城” 品牌建设的社区样本 。

夜访郭雪迎:廿九载武术公益的坚守轨迹

暮色笼罩下的丽景社区活动广场,武术呼喝声打破夜的宁静。实践队循声而至,郭雪迎老人伫立场中,银发在路灯下泛着柔光,指导孩子招式的身影,已重复29年。

实践队成员轻步穿梭,用镜头与纸笔,记录下这延续近三千日夜的坚守场景。“认真练习”“马步下去一点”“刀再稳一点”,老人沙哑的指导声里,藏着对每个孩子的期许。采访时,他笑忆初衷:“就想让娃们有个强身的法子,没想到拴住了一辈子。” 这夜,实践队在老人的故事里,看见基层善举最本真的模样—— 始于平凡,忠于坚守。

跟学刀与剑:招式传递的传承温度▲图为社会实践队人员正在拍摄老人教学。通讯员 常露萌 摄

▲图为社会实践队正在采访老人。通讯员 常露萌 摄

跟学刀与剑:招式传递的传承温度

“握刀沉腕,出剑看腰胯!” 郭雪迎抽出演练刀剑,向实践队招手示意。队员们接过兵器,或持剑姿势僵硬如 “举锄”,或握刀手滑难稳,场面略显窘迫。老人却踱步其间,耐心纠正:“刀走崩斩,剑讲刺撩,且看——” 话落,他沉身出刀,木刀带风,利落劈出 “力劈华山” 式;旋身变剑,剑尖轻颤,挽出 “白蛇吐信” 剑花,招式行云流水。

实操时,郭雪迎贴身上前,手掌覆于队员握刀手,带力下沉,强调 “刀要吃住劲,莫飘”;扶持剑队员腰际,缓移带转,讲解 “剑随身走,腰为转轴”。金属凉意透过木鞘传递,招式劲道借掌心接触,悄然沁入队员心底。有队员调研笔记写下:“原以为刀剑传承是书面符号,亲身跟学才懂,传承就藏在这手把手的力道里,是老人29年热忱的具象传递。”

▲图为郭爷爷指导实践队成员用刀。 通讯员 刘梦竺 摄

倾听童声:武术滋养的成长蜕变

实践队开启采访时,孩子们瞬间围拢过来,眼睛亮得像缀满星子的夜空 。他们争抢着讲述跟随郭爷爷学武的时光,从最初面对刀剑时的紧张无措,到如今能流畅舞出一套刀法、剑招,无数个日夜的练习,让自信在一招一式中悄然生长。

当队员询问学武时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纷纷接力回应。低年级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数:“我学了半年啦,郭爷爷教我出剑要像小树苗往上长!” 高年级的孩子则沉稳回忆:“我都跟着练三年了,郭爷爷说过,武术要常练,就跟做人要坚持一样 。” 从这些稚嫩又坚定的讲述里,实践队清晰触摸到郭雪迎老人29年如一日的坚守—— 不管寒暑,不论风雨,他用耐心与热爱,为孩子们搭建起成长的武术天地,让武术的种子,在童真岁月里扎根、抽芽,催生出勇敢、坚持的品格枝叶 。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孩子们合影。通讯员 刘梦竺 摄

▲图为本实践队与郭爷爷合影。通讯员 常露萌 摄

当实践队返程,郭雪迎又投入新一批孩子的刀剑教学。此次调研,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深刻感知:“好人之城” 的温度,源于普通人的执着坚守;而青春调研的意义,正在于以年轻视角记录、解码这份坚守,让 “好人之城” 的故事,借校园观察与传播,抵达更远地方,汇聚更多温暖回响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常露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