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梅江红色足迹 赓续革命精神血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网护嘉梦”实践队学子研学红色印记,奏响青春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13 18: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润民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网护嘉梦”实践队踏上梅州热土,以脚步丈量红色足迹,用初心解码精神基因。从朱云卿故居的赤诚丰碑,到梅县学宫的千年文脉;从八角亭的星火燎原,到剑英公园的巍巍忠魂,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研学,不仅是广师大学子对革命历史的沉浸式追溯,更书写着青年一代向历史庄严敬礼的青春答卷。​

朱云卿故居:赤子丹心照青史

“网护嘉梦” 实践队首先踏入梅江区西郊街道的朱云卿烈士故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建筑里,展柜中一件件文物静静诉说着这位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短暂却璀璨的一生。泛黄的《梅县农运宣言》留存着革命火种的温度,刑场前高唱的《国际歌》镌刻下铁骨铮铮的气节。“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这句呐喊是朱云卿用生命书写的答卷。

▲图为队员参观朱云卿故居

实践队成员驻足凝视,对此感慨:“那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绝对忠诚,是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更是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气节,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养分!”

梅州学宫:文脉薪火淬英魂

跨过泮池石桥,实践队走进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客家文教圣地。作为近代红色思想萌芽的重要摇篮,梅县学宫的大成殿棂星门下,曾留下朱云卿等进步青年的求学足迹。“站在棂星门下,仿佛能听见当年进步青年追求真理的呐喊,客家文化的厚重与革命理想的炽热在这里交融。”

▲图为学宫正门

石碑廊上,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的记载清晰可辨。实践队成员在斑驳石刻前驻足沉思,感受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崇高革命理想交融的力量,这份对真理的执着求索,塑造出梅州青年“为国为民、敢为人先” 的品格。

八角亭:工农星火聚洪流

漫步至梅江畔凌风东路,见证梅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的八角亭静静矗立。这座百年石亭曾是地下党秘密交通站与工农运动指挥部,朱云卿等革命者在此组织码头工人罢工、农会抗租斗争。

▲图为八角亭墙边印刻的历史说明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八角飞檐下曾传出 “团结起来,工农当家作主!” 的坚定声音。作为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八角亭见证了依靠群众、团结斗争形成的磅礴力量,亭柱上留存的模糊标语痕迹,记录着工农联合掀起的革命浪潮。

烈士纪念碑:无声誓言震心魄

松涛阵阵,白菊静放。实践队员踏着阶梯逐步攀登,脚步声在静谧中回荡。抵达纪念碑所在的平台后,队员们迅速整理好衣襟,以整齐的队列肃立在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随着带队老师一声 “行注目礼”,全体成员目光庄重地投向碑体,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烈士肃立敬礼

碑身“浩气长存” 四个大字清晰醒目。队员们肃然,“每一级台阶都连着英烈的足迹,‘浩气长存’四个字背后,是 1290 个永不褪色的青春坐标,这就是我们必须传承的精神力量。”这座矗立在山岗上的纪念碑,以无声的姿态记录着英烈们的奋斗足迹,更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的重要坐标,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剑英公园的合影

“网护嘉梦” 实践队循着这条红色足迹完成了梅江研学之旅。从故居的赤诚印记到学宫的文脉传承,从亭台的斗争星火到丰碑的英烈群像,每一处足迹都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历程的厚重与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成员表示,将以坚定守护者与接力传承人的身份,循着信仰之光践行奋斗之路,让红色血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撰文 | 肖雅玲

图片 | 李睿阳  赖诗敏  刘靖杰

审核 | 阙惠华  杨润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润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