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吉安8月7日讯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 月 5 日至 7 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西省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实践队赴吉安市新干县开展参观红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调研特色产业、感悟历史文化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革命足迹,传承奋斗精神
新干县麦㙦镇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旧居旧址等。实践队首站来到麦㙦镇毛主席旧居,队员们伫立在毛主席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每一处角落,那质朴的桌椅、陈旧的文件,仿佛在轻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岁月。伴随着讲解员对革命历史事件的讲述,队员们仿若随着时间的洪流回溯,重新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深切感受到革命斗争精神的伟大力量,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随后,实践队来到新街知青点,在管理员的引领下了解知青文化。通过图片、实物和场景复原,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知青们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热血情怀,以及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推动农业发展、传播知识文化的历史贡献。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述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历程。李益龙 供图
守护成长之路,播撒希望种子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实践队成员前往丘田村文明实践站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互动活动。活动伊始,队员们给孩子们发放以《哪吒》为主题的团扇,与孩子们一同为其上色,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细胞;随后,将孩子们带至室外,通过举办“挑棍子”和“传球接力”游戏,锻炼他们的反应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最后,队员们精心策划了防溺水安全知识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防溺水安全知识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孩子们传授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技能,增强其安全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队员们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绪、缓解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科普心理健康教育。李益龙 供图
解码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实践队先后实地走访了江西赣酒产业基地、界埠镇湖田村海源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和金川镇长港村桔红家庭农场,实地探寻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情况。在赣酒产业基地,专业人员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从原料筛选、踩曲发酵到九次蒸煮、七次品酒的完整流程,展示了千年赣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队员们亲身实践,感受踩曲过程,在亲手操作中有了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也有对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在海源农场,队员们了解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智能设备精准控制水质、温度,实现高密度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年效益显著。在桔红农场,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塘角鱼养殖的“小而精”模式,对其短周期、低成本的经营特点表示肯定,并就扩大规模、优化饲料配比等提出建议。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酿酒工艺。李益龙 供图
品味历史脉络,感受文明之光
“青砖黛瓦藏文脉,展柜文物诉春秋。”飞檐翘角的魁星楼与陈列有序的博物馆,看似分属不同时空,却能碰撞出奇妙的文化火花。队员们先去参观了始建于宋代的魁星楼。这座千年古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榫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成员们的目光。据介绍,魁星楼不仅是当地崇文重教的象征,更承载着劝学育人的历史使命。随后,队员们来到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被誉为 “江南青铜文化瑰宝”的商代文物。馆内陈列的青铜双虎方鼎、伏鸟双尾虎等国宝级文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生动展现了商代江南文明的辉煌成就。队员们通过专业讲解和沉浸式的参展,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在增强民族自信、推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李益龙 供图
此次三下乡活动,队员们以实践为课堂,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关爱行动中传递青春温暖,在产业调研中探索发展路径,在文化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队员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陈宇琳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永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