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 (通讯员 刘馨嵘、颜睿)油彩灼灼映赤阳,檀板轻敲和韵长。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匠心织就山河络,遗韵和鸣四海亲”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色彩与匠心,走进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蕉赖区佛来寺,成功举办佛来寺脸谱制作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马来西亚儿童亲手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其跨越时空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以文化为桥,连接四海情谊。
中国脸谱,这门根植于传统戏曲的独特化妆艺术,尤以京剧脸谱为典范。它用浓墨重彩的线条与象征性图案,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人物性格,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卷”。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代面”,经宋元戏曲初步规范,于明清京剧鼎盛时臻于成熟。脸谱艺术以“寓褒贬、别善恶”为核心,每一种色彩都诉说着角色的忠奸善恶。如今,脸谱早已超越舞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深邃意境。
活动伊始,主持人向好奇的马来西亚孩子们娓娓道来脸谱的传奇故事与深厚底蕴。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神中闪烁着对这门古老艺术的惊叹与向往,对接下来的创作环节充满期待。
图为主持人讲解京剧脸谱相关知识
领取到材料包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创作。稚嫩的小手握紧画笔,在素白的脸谱上大胆勾勒心中所想。志愿者们穿梭其间,耐心协助,并适时讲解不同色彩脸谱背后的文化密码——红脸的忠勇、黑脸的刚直、白脸的狡诈……画笔飞舞间,单调的空白被赋予鲜活的生命,一张张个性鲜明的脸谱逐渐成形。
图为马来西亚的小朋友们进行脸谱绘制
当孩子们兴奋地将亲手绘制的五彩脸谱戴在脸上,现场瞬间化身为一个小型的“戏曲舞台”。一张张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与斑斓的脸谱交相辉映,定格在镜头之中,这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文化无声的热爱与共鸣。
图为脸谱绘制的成果展示
至此,活动圆满结束。“匠心织就山河络,遗韵和鸣四海亲”实践团队以一方小小的脸谱为媒,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之桥。孩子们在笔触流转间,不仅体验了手工的乐趣,更深入感知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在笔尖传递,为中华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的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张张独特的脸谱,将成为孩子们心中关于中华文化的美好印记,伴随他们走向未来。
图为脸谱绘制活动合影
图片 | 卢健恒
文字 | 颜睿 刘馨嵘
审核 | 汪芷筠 刘馨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馨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