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桥·薪火相传——江苏师范大学启梦志愿服务队赴泰兴市黄桥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20: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正浩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青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志愿初心点燃文化薪火。7月下旬,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启梦志愿服务队奔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根脉探寻、非遗匠心守护、地理文化启蒙的多维度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来到这片历经“黄桥决战”光辉历史的英雄之地,用专业所学服务地方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号召,在奉献社会中砥砺青春担当。 

01踏遍黄桥阡陌,探访人文景观

黄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3万平方米的明清古街区和26处文物保护单位,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达2300间。深入了解黄桥古镇的历史脉络,启梦志愿服务队深入街巷进行走访调查。走访中,一位当地老人回忆:当年日寇扫荡时在门板上留下的三道枪托痕迹,那是民族苦难的无声见证,他动情讲述了黄桥战役中,百姓肩挑特制的“涨烧饼”支援新四军七战七捷的壮举,那是鱼水情深的军民情谊。经过走访调研,团队清晰认识到黄桥当地依托红色资源与七十二巷(珠巷、米巷等)历史底蕴发展的现状,见证了当地日益繁荣的旅游业,烧饼产业正逐步打造成地方特色名片。队员们同时关注古镇的发展现状:依托红色资源和七十二巷(珠巷、米巷等)的历史底蕴,黄桥旅游业日益繁荣,烧饼产业已成为地方特色名片。同时,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隐忧——餐饮业态较为零散,缺乏规模化美食街区;古巷原住民老龄化、青年外流现象明显。这些一手资料为后续思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提供了鲜活的参考。

图为志愿服务队对黄桥镇村民进行走访和调研

02溯源红色精神,力行青春担当

黄桥镇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桥战役中孕育的“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精神,既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缩影,更是激励当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怀着敬仰之情,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祁巷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地,通过调研和采访,深入了解黄桥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与时代价值。脚踩这片红色沃土,“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深入人心,时刻激励着后人。

图为志愿服务队对黄桥镇祁巷村进行调研

“说我是‘活教材’、‘国宝’,实在不敢当。我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 10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游国雄爷爷,用平实的话语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过不同兵种的指挥员。谈起牺牲的战友和战争的残酷,他语气沉重;说到今天的和平生活,他眼中充满欣慰。“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革命传统不能丢。” 他对围坐在身边的年轻队员嘱托道:“珍惜当下,心里揣着股子战斗精神,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要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出份力。永远跟党走,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游爷爷朴实而有力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肩负的责任。

图为志愿服务队与抗战老兵游国雄进行访谈对话

03坚守技艺初心,传承文化根脉

针线传情,初心如磐。一双绣花鞋开启了李玉莲奶奶一段四十八年的情缘。静谧的工作坊内,志愿者们聆听着她与绣花鞋的故事。“十几岁拿起绣花针,这辈子就再没放下过。” 李奶奶一边熟练地飞针走线,一边轻声讲述。做一双传统的虎头绣花鞋,需要三天时间。她的手指常常捏得发僵发酸,但看到成型的虎头威风凛凛,那份辛苦便化作了满足。“以前端午节前最热闹,家家都想买双新鞋。现在买的人少了。”李奶奶坦言现状,但手中的针线却从未停歇。“舍不得停,总想着让更多人知道这针线背后的讲究,这鞋里藏着的光景和心意。”她最大的心愿朴实而坚定:希望这凝聚着祖辈智慧的手艺不要在自己手上断了线,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了解、珍视这份传统,让这针尖上的文化灯火能够延续下去。

图为志愿服务队与非遗传承人李玉莲进行访谈对话

04发挥专业优势,争做服务先锋

启梦志愿服务队利用黄桥镇居民走访调查的所见所闻及地理专业知识,为南街社区暑托班定制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课程,将实践收获转化为启迪童心的养分。其中,红色教育课程以黄桥战役纪念馆史料和老兵的讲述为教材,宣讲百姓支援新四军、黄桥烧饼背后的鱼水情深等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非遗文化课程讲述李玉莲老人守护绣花鞋的故事,介绍虎头鞋的文化寓意,并设置手工制作环节,带领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地理启蒙课程借助专业优势,解析了“一方水土一方味”饮食差异成因,通过“云游”山河、指导制作地球模型、讲解黄桥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等,传递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课程还涵盖了暑期安全教育、科学实验、职业理想等内容,将专业所学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积极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

图为志愿服务队深入黄桥镇南街社区开展暑期特色课程

“启梦——以青春赴使命、以行动践担当”的精神,不仅是这个夏天的深刻印记,更将成为团队深耕实践的精神坐标。未来,队员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行走于大地上、乡土间,把红色宣讲融入课堂,让非遗文化联结心灵,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奉献社会,汇聚青春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更加美丽的时代答卷。

(撰稿:魏彬彬 凌一萌 王媛 图片:吴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正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