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青年学子环岛雨林行:探寻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2 19: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芳芳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碧海苍梧”实践队圆满完成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雨林生金,绿旅新程”主题,师生深入海南环岛热带雨林旅游公路沿线,实地调研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热带植物园等六个生态景区,探索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海南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图为热带海洋学院师生倾听热带植物园导游讲解。王一名 供图

深度调研解码景区运营

6月23至25日,在槟榔谷和热带植物园景区,实践队与运营团队展开专题座谈,重点了解生态承载力管控、社区利益共享等核心机制。通过现场发放并回收312份有效问卷,精准捕捉游客对导览服务、低碳交通、生态设施等方面的体验诉求。队员们穿梭雨林记录运营细节,为生态开发积累实证数据。

图为毛纳村乡规展示。韩志明 供图

生态保护聆听一线声音

6月25日至27日,深入五指山、鹦哥岭保护区腹地,实践队开展多层次生态实践:系统拍摄珍稀动植物影像,建立本土生物多样性档案;走访护林员及周边村民,记录森林管护挑战与生态补偿实施情况;在毛纳村开展驻村调研,解码该村通过“茶旅融合”向绿发展,实现“零碳乡村”与脱贫振兴的实践经验。

图为槟榔谷黎族奶奶示范黎锦制作。李芳芳 供图

图为槟榔谷黎药药材简介。孙金悦 供图

文化赋能激活非遗价值

聚焦黎苗非遗与南药文化两大特色,实践队于槟榔谷景区深度研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录制黎锦纹样解读视频,亲身体验黎族健身操等传统,并访谈种植户,记录药用植物栽培技艺及文化价值,探索南药文化与旅游的创新融合模式。

图为热海旅游学院学子对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王一名 供图

创新方法输出青年方案

创新方法贯穿调研全程。实践队运用多维度调研法:沿公路实地勘察基础设施与生态现状,实地记录观景设施设置与生态标识系统的优化空间;以游客身份体验服务流程,形成生态景区服务优化清单。同时,队员们还开展环保科普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逐步发布雨林文化短视频,扩大实践影响力。

图为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警护点。韩志明 供图

知行合一锻造能力

这场实践是青年知行合一的成长之旅。从周密策划到高效执行,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表示,调研不仅为完成报告,更为海南的绿色未来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热带海洋学院学子在热带植物园合照。方艺 供图

此次活动让实践队进一步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通过探索向绿而行解锁海南旅游发展新路径,为海南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青年方案”,让雨林生态资源成为富民兴乡的“绿色金矿”

(通讯员:李芳芳 李慧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芳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