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皓齿”先锋队入滇南乡村,遵珠学子守护老年口腔健康

发布时间:2025-08-12 18: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尹博雅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响应“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聚焦老年群体因高频食用酸甜石榴、酸腌菜引发的口腔健康问题,2025年7月30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口腔医学系"银龄皓齿"先锋队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荒地村,开展"关爱银龄口腔健康"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联合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宣教和饮食文化调研等系列举措,着力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腔健康促进模式。

图为团队全体成员  陈诺  供图

数据采集明需求 科学干预有方向

为精准掌握当地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实践团队深入村户开展专项调研。队员们顶着烈日走遍村巷,采用问卷结合访谈双模式收集数据,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系统收集老年群体的酸食摄入量、牙周病认知水平及日常清洁习惯等数据。初步分析显示,当地60岁以上老年人日均酸性食物摄入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多数人对牙周病的了解微乎其微,无法做到正确护理口腔健康。

图为队员深入村巷收集数据 尹博雅 供图

方言科普零距离 健康知识入民心

在村头大树下,队员们用当地方言配合牙齿模型,生动演示巴氏刷牙法。针对当地老年人普遍喜食酸石榴、酸腌菜等特色饮食的习惯,队员们向老人们习通普及了酸性食物对牙釉质的影响、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等知识,并给予了科学的饮食建议,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口腔健康认知水平,团队专门制作了双语(普通话+方言)科普手册,通过"酸碱度对比实验"等直观方式,让抽象的健康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图为队员为村民讲解巴氏刷牙法  杨雅兰 供图

此次“关爱银龄 健康守护”义诊活动,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协作,将专业口腔服务送至村民“家门口”,帮助当地老人更好地理解了口腔健康知识。

图为队员为村民科普口腔知识  郑雅萍  供图

酸食调研溯根源 健康文化两相融

团队深入建水西门豆腐坊、酸汤萝卜作坊等传统食品加工点,从源头探究饮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在蒸汽氤氲的豆腐坊里,队员们好奇地观察着“酸浆点卤”这一传统工艺。点豆腐的灵魂就是酸浆,取自建水有名的大板井。井水含特有的矿物质,点出来的豆腐才又嫩又鲜,带着这股子自然的酸香,"并不是要否定传统饮食,而是寻找健康与美味的平衡点。"团队成员边采样边解释。

调研发现,通过调整发酵时间、搭配护牙食材等改良方式,可在保留风味的同时降低对牙齿的损害。为传承非遗文化与促进健康生活提供了"两全之策"。

图为队员参观传统酸食的制作  李璟翔  供图 

本次建水之行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将专业知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是提升基层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团队在实践中积累了调研方法、科普技巧与沟通经验,也探索出一条传统酸食文化区兼顾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口腔健康推广路径。

图为队员与当地老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李小珊  供图未来,先锋队将持续深入基层,开展定期义诊、口腔健康宣教和文化融合推广活动,让“健康中国”的理念在滇南红土地上落地生根,为提升民族地区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尹博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