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互联,再渝红岩 —— 安徽大学实践团赴渝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19: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家驹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宋家驹) 为深入学习红岩精神,探寻革命历史与新时代青年使命的结合点,并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皖美互联,再渝红岩”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赴重庆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团队以“沉浸式学习+数字化思考+互动式宣传”为特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寻访红色印记,感悟红岩精神

实践团将学习红岩精神作为核心任务,先后深入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和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进行实地调研。在庄严肃穆的歌乐山烈士陵园,队员们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实践团队在烈士陵园

在阴森恐怖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团队成员们通过详实的史料、复原的场景以及一件件饱含血泪的烈士遗物,直观地感受了革命志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小萝卜头”的故事、江姐的托孤信、狱中绣制的红旗……一个个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的心灵,使大家深刻理解了“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内核。

小萝卜头塑像

在馆内聆听工作人员讲解

红岩革命纪念馆则系统展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历史。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览,全面了解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复杂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开拓统战、培育红岩精神的伟大历程。

现场采访深挖,聆听时代回响

为更立体地理解红岩精神的当代价值和传承现状,实践团在调研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现场采访活动。采访对象包括场馆资深讲解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游客(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以及当地社区居民。通过与不同群体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社会各界对红岩精神的高度认同,也聆听了关于如何让红色教育更深入人心、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播方式的真知灼见。这些一手资料为团队后续的思考与宣传提供了宝贵的现实依据。

数字赋能宣传,“皖美互联”进社区

带着从革命圣地汲取的精神力量和调研思考,实践团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团队专程前往重庆市渝北区新合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传承红岩魂,e起向未来”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的专业特色:数字故事讲述: 团队成员利用精心制作的 PPT、短视频(包含在红岩场馆拍摄的素材及采访片段),结合生动的讲解,向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老人,讲述红岩英烈的感人故事,阐释红岩精神的时代意义。互动体验设计: 设计了包含红岩知识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的互动游戏,利用平板电脑、手机小程序等工具,增强参与感和趣味性。活动得到了新合村居民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有效拉近了红色历史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实践团“互联网+”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理念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实践收获与展望

此次“皖美互联,再渝红岩”重庆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之旅,也是一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探索之旅。团队成员们表示:精神上深受洗礼: 通过亲历历史现场,红岩精神从书本走入内心,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坚定信仰为青年学子树立了光辉榜样,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专业上引发思考: 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互联网前沿技术,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让红岩故事更富吸引力、感染力,更精准地触达不同人群,成为队员们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从前期策划、实地调研、采访沟通到社区宣传、成果整理,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解决问题、沟通表达和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实践团队长何静宜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代代接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互联网学院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成为红岩精神的忠实学习者、传播者,更要努力成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积极实践者。‘皖美互联’的寓意,正是希望发挥我们的专业所长,让红色文化在互联互通的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本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皖美互联,再渝红岩”团队的探索不会停止。他们计划将此次调研的影像资料、采访记录和实践思考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贡献安大互联网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家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