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6日,在盱眙县盱城街道探访了百岁老兵王广知先生。王广知先生1928年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游击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广知先生自述自己是归安徽省路东独立营,主要任务是抓“还乡队”、打土改、清反革命分子。老人虽已满头白发,但回忆起当年,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图为实践组员与王广知爷爷交谈 罗泽延供图
烽火岁月:从游击战士到和平卫士
1949年,年仅21岁的王广知投身军旅。彼时解放战争已近尾声,王广知的部队主要承担地方治安工作。白天搞土改,晚上抓特务,有时候还要配合主力部队清剿残余势力。老人说当时一个连120个人,自己被评为五好战士,被提拔为上士班长,负责后勤保障。虽然未能冲锋陷阵,但王广知先生在后勤岗位上同样兢兢业业,为前线将士提供坚实保障。
最令老人难忘的是一次剿匪行动。大部队北撤后,还乡队又猖獗起来。王广知所在的游击队三个排包抄,正面强攻,侧面迂回,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老人讲述到这里时激动地比划起来,“有十几个敌人跳河逃跑,结果淹死了好几个,剩下的都被游击队俘虏了。”
红色记忆:新四军时期的军民鱼水情
访谈中,当提到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时,老人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时候自己才十几岁,日本鬼子进中国那年自己才9岁。王广知回忆新四军一来,老百姓夹道欢迎,自己所在的儿童团举着小旗子蹦蹦跳跳地迎接。
图为王广知爷爷在讲述军旅故事 罗泽延供图
在老人记忆里,新四军与当地百姓亲如一家。“日本鬼子下乡扫荡,老百姓就往山上躲;新四军来了,老百姓杀猪宰羊招待。”王广知描述了一个细节:“有次新四军抓了日本俘虏,儿童团都跑去看,枪管冒烟的样子,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段经历在老人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新四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老百姓挑水种地,百姓们打心眼里拥护。”王广知说,正是这段军民鱼水情,让王广知从小就懂得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道理。
精神传承: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退伍后,王广知回到盱眙老家,先后担任民兵中队长、大队书记等职。“在回到地方工作时,配合公安局打击敌特,收缴反动传单。”老人自豪地说,“因为工作出色,还立过二等功呢!”
采访最后,王广知爷爷勉励青年学子:要乐于奉献、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样这也是王广知一辈子的座右铭。王广知爷爷说,“当代年轻人要记住,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做事。”
图为实践组员与王广知爷爷合影留念 罗泽延供图
实践组员深受感动:“老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英雄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采访让更多青年学子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一个小时的访谈,跨越了70余年的时光。从放牛娃到解放军战士从游击战士到和平卫士,从热血青年到百岁老人,王广知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的真谛,广大青年学子应当向王广知爷爷学习。(撰稿:肖睿琦 图片:罗泽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