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凉山心跳:成大学子对话千年历史与脱贫奇迹

发布时间:2025-08-12 17: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恩永吉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恩永吉)成都大学易班工作站“踏凉山热土寻根,擎时代火炬担当”社会实践团一行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度社会调研。实践团以探寻民族地区发展脉络、体悟时代变迁、践行青年责任为宗旨,通过实地走访历史场馆、红色遗迹、脱贫展馆及非遗工坊,深入了解凉山州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脱贫攻坚成就及文化传承创新,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于凉山彝族历史博物馆前合影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全国唯一的奴隶社会专题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为成员们揭开了彝族奴隶社会的神秘面纱。从森严的“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等级制度,到传统的农耕、畜牧、狩猎生产方式,再到绚丽多彩的服饰、漆器、银饰和神秘的毕摩文化,成员们系统了解了凉山彝族独特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文化风貌。此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汲取,更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凉山彝族“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铭记历史,筑牢了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思想根基。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聆听讲解员讲解凉山彝族历史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通过历史文献、珍贵照片与实物,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感人场景生动再现。成员们深刻体悟到,在中国革命艰难时刻,正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民族政策与真诚的平等尊重,赢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与支持,粉碎了敌人的围堵,谱写了“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民族团结壮歌。彝海结盟是党的民族政策早期成功的光辉典范,其蕴含的团结精神至今仍是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成员们了解到这一长征途中礼州会议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到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民族地区获得解放、走向繁荣的关键所在。红色圣地的洗礼,极大激发了成员们传承革命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聆听彝海结盟纪念馆讲解

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一幅幅震撼的画面、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件件感人的实物,全景式展现了凉山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奋斗史诗。成员们看到:“悬崖村”天堑变通途,土坯房变身彝家新寨,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教育医疗条件显著改善……凉山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这一人间奇迹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级干部的倾力奉献以及凉山人民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凉山脱贫攻坚是中国减贫事业的生动缩影和成功样本。

带着对时代巨变的感佩,团队走进非遗漆器工坊。色彩浓烈(黑、红、黄)、纹样古朴的彝族漆器琳琅满目。实践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曲木史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曲木老师详细介绍了选木、制胎、反复髹漆阴干、精细描绘、打磨抛光等繁复工序,并展示了其团队在坚守传统核心工艺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成果(如时尚茶具、精美饰品)。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以漆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图为实践团队与漆器传承人曲木史伍老师合照

深入调研,行程紧凑,收获丰硕。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文献查阅和影像记录,系统梳理了凉山州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脱贫历程及当前发展实践,基于扎实的调研,团队正精心制作纪实视频。凉山州的发展经验,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壮举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探索,对全国乃至全球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将积极宣传凉山故事、传播凉山经验,唤起更广泛关注,并立志将实践所得转化为未来服务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行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于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前合照

成都大学易班工作站此次凉山社会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使命担当教育。成员们在触摸历史中感悟厚重,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汲取力量,在见证时代巨变中坚定信心,在体验文化魅力中增强认同。在党的领导下,凉山已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的辉煌篇章,民族地区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实践团成员及广大青年学子,将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民族地区建设,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通讯员 刘恩永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恩永吉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