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寻根问古今 青春赋能传文脉

发布时间:2025-08-11 21: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昊 牛芷含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竹海数智融乡队在益阳市桃江县竹海景区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以沉浸式研学与数字化创新双线并行,深度挖掘屈原文化与竹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天问书院: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天问书院实景

白墙黛瓦的天问书院掩映于苍翠竹海间,门楣上"天问"二字力透千年。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这座依"天地人"三才之道设计的书院,在复刻青铜祭器与光影技术的交织中,重温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哲思。"站在传说中屈原行吟之地,课本里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队员李峦抚触《天问》石刻感慨道。书院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批次,已成为活化屈原文化、带动竹海文旅的重要载体。

▲图为团队调研地桃花江竹海

在这场沉浸式研学中,队员们站在这片浸润过屈原的土地上,真正理解屈原千年来的家国坚守情怀和上下求索精神,比课本中的更为具象。如今,埋藏在竹海深处的屈原文化早已变成这一方文脉的图滕,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队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文化的深沉。

竹博馆里:一根翠竹的产业蜕变

▲图为团队成员竹海前合影

在竹文化博览馆,近千件展品述说着竹的传奇:巧夺天工的竹雕非遗、清香四溢的竹酒、环保创新的"以竹代塑"工业制品。队员们系统记录桃江竹产业从传统编织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升级历程,并访谈非遗传承人,为编撰《桃江竹文化口述史》积累素材。毗邻的县博物馆内,新石器时代陶器与明清竹制农具串联起竹乡文明脉络,团队据此形成的《竹海文旅融合发展报告》,为景区提出"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化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竹博物馆前合影

实践期间,队员们深入竹林腹地,走访竹农与企业,用镜头记录毛竹从种植到加工的绿色产业链,并为企业量身定制新媒体推广方案。"不仅要保存文化记忆,更要让它'活'在当下。"队长高琳涵表示将运用专业知识与科技手段助力竹产品“走出大山”,引领乡村振兴,让更多人了解这片竹海的故事。

此次实践,青年学子们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竹海深处书写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篇章。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文化动能。


撰文 | 周昊

图片 |肖丹 牛芷含 阳灏

审核 | 尹芳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芷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