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假期“筑梦护苗”实践队顺平行:七色光里播撒初心 红专并进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5-08-11 21: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文慧   阅读 6.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马学阳) 盛夏的太行山麓,保定市顺平县四联办小学的校园里回荡着稚嫩的歌声与欢笑声。7 月中旬,华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系“筑梦护苗”服务队在这里开展了为期 11 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色为脉络,融合机械工程专业特色,打造了七大主题板块,将红色基因、科技梦想、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儿童心间。

赤忱解码:红色基因里的报国密码

“王二小哥哥牵着牛绳的样子,藏着保护乡亲的勇气!” 二年级学生陈诺举着亲手制作的英雄卡片,眼里闪着光。在 赤忱板块活动中,志愿者们以“红色基因的工程解码”为核心,不仅讲述王二小等英雄的故事,更结合机械工程专业背景,解析百年前工科留学生以技术报国的历程 ——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到当代工程师攻关“大国重器”,让孩子们明白“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的担当”。

课堂上,孩子们用彩纸剪出英雄剪影,在《七律・长征》的诵读中感受“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豪迈。当志愿者铺开宣纸,教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爱国”二字时,三年级学生梁子悦的笔尖虽有些颤抖,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老师说,字如其人,写好中国字,才能做好中国人。”红色基因,就在这剪剪画画、一笔一划中,成了可触可感的成长力量。

青创启蒙:科技星火点亮乡村梦想

“原来没有计算机的时候,科学家用算盘就算出了原子弹参数!”在青创板块的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现场,五年级学生张晓雅盯着志愿者手中的算盘,满脸惊叹。志愿者们带来的产学研联动科技启蒙,既有历史的温度,更有专业的深度 —— 他们展示大学生科创团队设计的小型机器人,演示如何用简单机械原理搭建“桥梁模型”,还让孩子们分组参与“两弹研制场景拼图”,在协作中体会万人一杆枪的攻坚力量。

“我的小目标是造会种田的机器人!”在勇于登攀目标墙上,孩子们贴上的便利贴密密麻麻。志愿者们还通过线上连线,带孩子们云参观高校实验室,看 3D 打印机如何 “变废为宝”。当被问及想不想当科学家时,三十多双小手齐刷刷举起,童声里的坚定,让在场的志愿者们动容:“这些眼睛里的光,就是科技报国最鲜活的萌芽。”

蓝韵浸润:文化根脉在笔墨间生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清晨的校园里,朗朗书声穿透薄雾。蓝韵板块聚焦中华文化 IP 的现代转化,志愿者们将诗词与生活场景结合 —— 讲《静夜思》时,让孩子们画一画家乡的月亮;读《悯农》时,带他们去校园菜地观察蔬菜生长。“原来‘锄禾日当午’不仅是一句诗,是爷爷每天都在做的事。” 四年级学生李思桐的感悟,道出了文化传承的真谛。

书法课上,“点如桃,横如担”的口诀让初次握笔的孩子们快速入门。有的孩子在扇面上写下富强二字,有的在风筝上画满诗词里的明月松间照。当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作品在校园里展出时,校长李老师感慨:“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诗句,更读懂了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11 天的活动里,红色基因的传承、科技梦想的点燃、文化自信的培育,在 “赤”与 “青”“蓝” 的交织中,让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更加丰盈。正如志愿者日记里所写:“我们播下的每一粒种子,终会在某天长成参天大树,守护这片土地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