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张静雅、梁彤、周琰雯、王语嫣)盛夏七月,生机盎然。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长安大学“科技惠民,防灾减灾”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热忱,奔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在张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副书记周洋,刘营村驻村工作队员胡旋的带领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张营科技兴村,实践探路助农
走进张营:秦巴山坳的美丽蝶变
初来张营村,周洋主动为我们介绍张营村的情况。我们了解到,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50亩桃园,打造农旅开发综合体,改造1000亩桑园,逐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乡村工坊”的发展模式。此外,袜子家庭工坊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张营村先后被评为“千万工程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康市民主法治村”。
周洋为队员介绍张营村
探访袜厂:“小袜子”织出“大民生”
实践队首先深入张营村的袜子家庭工厂,实地感受乡村特色产业为村民编织的“幸福网”。工厂采用大量全自动设备,实行24小时不停工生产方式。周洋介绍,袜子家庭工厂实行三班倒方案,做到24小时机器不停工生产。村里的袜子主要发往浙江等地。小小的袜子不仅带来了收入,更凝聚了乡村活力,提高乡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队员们参观袜厂
深入蚕桑:“绿桑叶”织就“致富路”
而后,实践队众人在周洋的带领下参观了“东有百亩桃,西有千亩桑”中的桑产业——安康市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从千亩桑园的桑叶采摘,到自动化生产出洁白蚕茧;从蚕茧经自动摘茧机分类,到桑枝变废为宝,用作袋料栽培食用菌;工厂未来还计划加工蚕丝被,延伸出桑葚酒加工新环节。该公司构建起了一条从种农林到加工利用,不断延伸拓展的桑产业发展链,带动着当地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
队员们参观桑产业基地
- 刘营文化铸魂,文明聚力兴村
踏访刘营:乡土深处的文明新篇
结束了张营村的行程后,队员们来到了刘营村,胡旋从交通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到当今支柱产业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刘营村进行了初步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刘营村东临毛湾村,西至白马石村,距安康富强机场3.2公里,十天高速安康西服务区坐落其中,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刘营村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出土了大量的秦汉遗址文物,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添砖加瓦。
胡璇介绍刘营村
探秘药园:“药草香”飘出“增收甜”
了解完刘营村基本情况后,队员们在胡旋的带领下来到了露天药园。依托本地气候土壤优势,中药业也成为了村内的特色产业。高校团队带来的精准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让过去“凭经验种药”的村民有了科学指南。
而中药种植的延伸,让“中药鸡”成了村里的新名片。村民利用中药种植基地的边角料,搭配高校研发的艾草、金银花等药草配方饲料喂养土鸡,这些鸡不仅抗病性强、肉质紧实,产下的鸡蛋还带着淡淡的药草清香。如今,“高校技术+中药养殖”的模式让刘营村的土鸡和鸡蛋成了抢手货,既盘活了中药产业链,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小小的村庄在“药”与“农”的融合中走出了特色发展路。
队员们参观露天药园
走访五美庭院:“小院落”扮靓“大生活”
2023年,刘营村“妈妈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在“妈妈团”的带动下,刘营村家家户户逐渐形成了讲卫生、爱干净、比整洁的文明新风,村里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不仅成功摘得安康市“五美庭院”村荣誉,更将服务延伸到人居环境长效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等领域,实践队循着“妈妈团”的足迹,走进村里几处“五美庭院”示范户家中,在整洁雅致的院落、窗明几净的屋内细细参观。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文明图景,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刘营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扎实成效。
队员们参观“五美庭院”
实践虽短,收获绵长。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不仅看到了张营村和刘营村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中的多元探索,更读懂了“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基层智慧,感受到了村干部与村民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热忱。未来,长安大学“科技惠民,防灾减灾”实践队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初心,把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融入生活,以青春之力践行“惠民”初心。
实践团队合影
供稿审核:刘永旭、张凯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凯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