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黄金水”,增收有盼头 —— 大学生探黄河畔节水农业“突围”助农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1 1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穆雪慧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 (通讯员 穆雪慧)    盛夏的黄河下游,烈日炙烤着广袤的玉米田。在山东菏泽南王店镇,种粮大户闫德彬却不再像往年那样为“抢水浇地”发愁,指着田里纵横交错的黑色滴灌带,他笑着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说:“这‘毛细血管’可金贵,省水一半多,玉米还多打了几百斤!”

图为菏泽市南王店镇种粮大户闫德彬向实践队员们介绍水肥一体式滴灌机

    “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是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一支大学生调研队伍,主要任务是调查黄河下游典型城市智慧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状况,探寻助农之道。经过为期三天的集中调研,实践队发现,像闫德彬这样受益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正在增多,但高效节水农业在广袤的黄河下游流域推广,仍面临着成本、技术和观念的重重“关隘”。

   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季节性变化非常显著,汛期(夏季)径流量大,而枯水期(冬季)径流量小,这种季节性变化给水资源调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加之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而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面临巨大的缺口。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不仅浪费严重,加剧了农民负担,还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在这一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迫在眉睫。

   2025年7月,在聊城市金郝庄镇西张村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粮食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均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配备有齐全的数字化农业设施,其中以智能网络操控喷灌设备为代表,增产效益显著,对当地智慧农业与节水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村书记坦言:“技术推广最大的难点是转变观念。要让农民真正相信,高科技浇地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能省钱、增产、护好黄河水的真本事。”

图为临清市金郝庄镇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实践队队员们发现,农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培训与落实补贴。建议加大对小农户节水设备的精准补贴力;同时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开展“田间课堂”式培训,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当地政府也应加快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的现代化改造,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节水奖励”机制。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菏泽市定陶区戚姬寺村农户了解喷灌滴灌设备使用情

   望着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实践队员们深知,每一滴水的节约,都关乎大国粮仓的稳固与万千农户的生计。这次深入田间的调查,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责任。让科技之滴润泽广袤田野,助力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时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穆雪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