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大学听讲座、做实验!

发布时间:2025-08-11 11: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轩楷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院校动态

2025年7月21至25日,广东药科大学生物科学与生命制药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在学校教务部指导下,成功举办了首届“未来生物科学家”夏令营暨中学-大学协同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研讨会。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和两所广东药科大学“双百行动”结对共建中学(怀集县连麦镇初级中学、怀集县冷坑中学)在组织师生自愿报名后,选拔生物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和教师代表共64人,通过五天“沉浸式”学习,在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校园完成了一次生物学素养提升和科创实践之旅。

▲图为“未来生物科学家”夏令营暨中学-大学协同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研讨会全体参与师生合影

由7名广药大生科院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带领17名学生志愿者负责本次活动设计与实施。活动采用“学术讲座塑造科学思维+分组实验提升实践技能+研学活动拓展成长视野”的模式,多形式、全方位让师生感受大学的教学条件、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学术讲座中,来自广东药科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协同育人”“中药开发与中医药文化”“生物新技术应用”“海洋生物与药物开发”四大主题,为师生们奉献了10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尤其注意思维与能力养成。南方医科大学陈金香教授以一道高中生物学考题为切入点,向师生们说明了知识迁移的重要性;广东药科大学毛建文教授以“钱学森之问”为引子,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图为南方医科大学陈金香教授、广东药科大学毛建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扬教授、中山大学元少春教授作学术讲座

实验项目中,教师团队分别为初中组、高中组师生量身打造实验项目。初中组实验以细胞生物学为主题,由浅入深了解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内容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高中组则以中学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的分子克隆实验为主线,通过RNA提取与逆转录合成,重组DNA分子的构建与筛选等实验完成了基因克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高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图为初中组师生认真完成实验

▲图为高中组师生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

在五场研学活动中,广药大人体科学教育中心1200余件珍贵的人体标本系统展示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奥秘,让师生们对生命本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广药大中药标本馆中的珍贵药材、道地药材标本,无不诉说着祖国医学的千年智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则通过丰富的馆藏标本,生动演绎了生物演化的壮阔历程和生物多样性。在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和广州国际生物岛集团,师生们不仅近距离接触到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更深刻感受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活力。

▲图为师生们在广东药科大学人体科学教育中心、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广州国际生物岛集团、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研学

本次活动为公益科教活动,所有师生免费参与。为切实减轻怀集师生负担,活动还特别承担了怀集师生的住宿和交通费用。问卷调查显示,师生对活动内容(讲座、实验、研学)满意度平均为4.81分,对活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志愿者)满意度达4.96分。广州市第五中学陈培莹老师表示:“从专家讲座里,我汲取了协同人才培养、中医药开发等多元知识,了解到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融合的前沿动态。这些知识打破教学内容边界,让我明白生物教学要紧跟科研脚步,才能带给学生更鲜活的知识。 ”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夏令营,我要好好学习,未来争取考上广东药科大学”“通过亲身体验,我加深了对生物领域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通过接触实验室和企业,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继续学习生物学的志向。”在结营仪式上,广东药科大学教务部部长李晓菁、生科院党委书记温斌等为师生颁发研学证书,怀集县两所中学的教师代表向学院赠送锦旗致谢。

▲图为怀集县两所中学的教师代表向学院赠送锦旗致谢

据悉,本活动自2024年开始实施,通过赴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举办科技节、派遣“百千万工程”学生突击队深入基层等形式,让中学生提前走进大学课堂、实验室,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赋能创新药物研发趋势,认识到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对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意义,为中学生制定明确的大学规划提供了参考,为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提供了新范式。

▲图为广药大生科院“游科交融”学生突击队前往怀集开展前期活动

广药大生科院副院长吴凤麟表示:“生科院将为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持续关注他们的求学之路。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后续支持,共同推进立德树人。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我们将不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长效育人机制,最终形成贯通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生物医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轩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