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刘悦 李雨桐 马艺闻)用青春脚步赴一场乡土之约,以实践行动续一段文脉传承。近日,渤海大学“山闽海辽 同心语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正式开启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传承地方文脉、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扎根基层、走访街巷,用青年力量架起文化交流与乡村发展的“连心桥”。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受访村民在其家中合影留念
政校联动,精准锚定需求
刚抵达宝南村,实践队便受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清等村干部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宝南村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闽南文化特色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情况,为实践队精准把握当地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双方围绕调研计划深入交流,镇政府工作人员结合基层实际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让实践活动的靶向性与落地效果更有保障。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宝南村村委会交流对接
入户调研,触摸文化脉动
结合宝南村实际,实践队兵分多路开展入户调研。队员们敲开村民家门,与老人、商户、返乡青年围坐闲谈,静静聆听他们口中的闽南民俗记忆:或是代代相传的闽南语童谣,或是古村落老建筑里藏着的岁月故事。方言与普通话在这里自然交织,队员们在语言的碰撞中跨越地域与时空,触摸到闽南文化最鲜活的脉动,也更直观地感受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对便利村民生活、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宝南村村民了解闽南传统文化及特色风俗故事
探访地标,感悟文脉传承
宝南村山清水秀,闽南灵韵在此交融。实践队走进林语堂故居,泛黄的手稿、古朴的书桌、承载岁月的旧物,无声诉说着文学大师的成长轨迹。馆长细致讲述了林语堂儿时在宝南村的生活片段,以及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探索之路——从力推白话文学到尝试中西文化融合,让队员们深深体会到这位语言大师“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智慧与担当,更坚定了传承文脉、推广通用语言的责任意识。
▲图为实践队成员于林语堂故居馆长向馆长了解林语堂生平事迹
此次宝南村实践之行,队员们深入基层对接工作、走进村民家中开展调研、探访当地文化地标,在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同时,也对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地方文脉的传承脉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以推普为桥,串联起地域交流的纽带与文化传承的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他们更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文脉传承的接力棒,正需要青年一代用脚步丈量、用行动续写!
未来,相信他们也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与力量,紧扣文化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让青春力量在基层实践中绽放更坚实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