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政法学院“兵帼玫瑰绽边疆,同心铸牢民族魂实践活动落幕:书写边疆民族团结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11 11: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郝静蕾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郝静蕾、李润) 近日,新疆政法学院 "兵帼玫瑰绽边疆,同心铸牢民族魂" 民族团结实践服务团为期 10 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圆满落幕。这场集文化溯源、传播创新、社会参与和服务拓展于一体的实践行动,以独特的“女性力量 + 边疆治理"视角,为边疆民族团结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多维实践勾勒民族团结新图景

实践团以退役女兵、基层女性工作者、援疆女教师为典型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构建起《那些年,她们种下的团结树》系列故事,串联起屯垦戍边、社区治理、教育援疆的历史脉络。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中,队员们带领当地儿童通过物证观察、图文分析等方式,直观感受边疆发展的沧桑巨变,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源流可感可知。

▲图为团队成员李润带领小朋友研学

创新传播形式成为活动亮点。“云端帼音传"直播矩阵运用分屏、延时摄影等技术,打破时空局限让更多人感受边疆风情;“巾帼盲盒奇遇匣"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与任务挑战,借助社交裂变实现文化传播从 “推送" 到 “分享" 的转变,吸引了各年龄段居民积极参与。

在社区层面,“心笺缀枝" 心愿树共创活动让居民们通过书写祝福卡片表达对民族团结的期盼,“疆韵巾帼坊" 文化课堂则以儿童为切入点,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推动民族文化传承。这些活动成功实现了居民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参与" 的身份转变,激活了社会参与的内生动力。

▲图为“心笺缀枝" 心愿树共创活动剪影

实践团特别关注边疆女性权益保障,通过入户调研建立 “法治需求台账",编制《边疆女性维权手册》,涵盖常见法律问题解答与求助渠道。在 “情暖乡邻" 结对帮扶行动中,队员们深入四十四团四十九团困难家庭,不仅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更结合法律专业优势提供针对性法治服务,让受助家庭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均获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工具用法

“芳华筑梦" 女性座谈会上,退役女兵、基层女性工作者、援疆女教师与当地女性代表围绕发展议题深入交流。

多元协同构建实践新模式

此次活动凸显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优势,新疆政法学院多专业学生协同参与,法学专业负责法治服务,新闻传播专业承担宣传策划,学前教育专业设计儿童活动,形成了 “挖掘 - 传播 - 参与 - 服务" 的完整闭环。团队中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成员的密切协作,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图为边疆女性维权手册收集

据统计,活动直接覆盖 7 个小区,通过法治服务增强了边疆女性的法律意识,通过文化活动提升了居民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九团帮扶对接负责人龙兴旭表示:“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活动本身,更留下了可复制的民族团结工作方法,我们将与实践团建立长期合作,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图为帮扶团队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与扎实服务,生动诠释了 “多元一体" 理念,将兵团精神、巾帼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为边疆民族团结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让 "兵帼玫瑰" 在边疆绽放出绚丽光彩。

撰文 | 郝静蕾

图片 | 王佳为

一审 | 王瑄

二审 | 王子琪

三审 | 田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静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