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漆晕五色 龙凤贯四瑞——“古韵博物,千秋统绪”实践团队湖南省博物馆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梓铭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通讯员冯梓铭 岳永辉)2025年7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古韵博物,千秋统绪”实践团队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博物馆的研学与服务之行,实践团队参观了解湖南省博物馆,通过一场基于文物与其中文化的跨时空对话,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不同侧面,为接下来的服务与讲解奠定基础。

步入“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素纱禅衣的轻透令实践成员屏息。根据解读与各方面获得的资料,仅49克的素纱禅衣是一件连现代工艺都难以复刻的稀世之宝,有专家学者提出,这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正是由于之前的蚕还未驯养得如此肥大,因此吐出来的蚕丝也不如现在的厚重,可是反而就是这个轻薄的蚕丝,造就了这个古代科技文化的奇迹。非独这件素纱禅衣,旁边的T形帛画也是一件稀世珍品,画中日月交辉的图案正是古人之智慧,用朱砂与青金石描绘的宇宙三重世界,正是古人幻想中的太阳金乌、月亮蟾蜍、乃至鲧禹治水等诸多先民神话。

图为实践成员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岳永辉供图。

最令实践成员震惊的,莫过于原来只在各种书籍以及影视纪录片才能见到的辛追夫人了。在展柜里,辛追夫人与教科书中的图片别无二致,她静静地躺在地下棺中,干瘦的皮肤,依稀可见的容颜,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据资料可知,当初其出土之时其肌肤仍吹弹可破、光彩如初,正是当时先进的石灰等防水防潮防腐防坏等科技,使得这样一位贵族女性可以完好如初地展现在实践成员面前。为了对逝者表示尊重,此处不得拍照,这样的人道主义反而更加值得尊敬。同时,其陪葬的大量器皿物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在这一整个展览之中,众多精美的铜器、漆器,各式各样的铜鼎漆盘彩棺、青花瓷器、四羊方尊、千秋万岁佣,无不让人遐想,使人感怀古人视死如生的信仰。

在学习了解之后,实践成员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于是开始在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一定的公益讲解服务。实践成员岳永辉在辛追夫人展区,以生活化语言解读云纹漆鼎:“这个是以前的炖肉羹的高压锅,出土时还装着莲藕汤呢!可是过去了千余年,莲藕汤还在那里,估计是放坏了,辛追夫人也不想吃了。”见观众好奇,他又更为详细地介绍到,“鼎盖密封设计源自楚地潮湿气候,古人对于防潮也有自己的智慧呢。”

在讲解之后,实践成员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实践成员也顺势与他们交谈起来。有一位中学生回忆着惊呼:“帛书《五星占》实在是太惊艳了,西汉就有行星运行表?简直太科幻了!”实践成员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不仅是西汉,在更早的战果,便已经有了《石氏星表》,可谓是天文学最早、最全面的著作了。”一位游客还在回想朱地彩绘棺,思考着漆画上的神兽像在守护永恒之梦。带着双胞胎的母亲感叹:“孩子盯着奏乐俑不肯走,古人表情比动画片生动!”实践成员也向他们进行了询问,许多观众渴望“触摸文物复制品”,而部分青少年则希望“用VR体验考古”。这些数据被反馈给博物馆。

图为实践成员为游客讲解。岳永辉供图。

这场穿越楚汉的文化实践印证:当素纱禅衣的经纬交织青春的热情,当铜铙的余韵碰撞创新的火花,历史便不再是尘封的过往,而成为涌动在当代青年血脉中的永恒星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古韵博物,千秋统绪”实践团队对湖南省博物馆的深刻学习,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人们以进行更好地讲解奠定了基础,今后还会继续为社会服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