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梦山海间,研学赋能启新程 ——浙江师范大学“童梦山海·共富启航”实践队深耕天台乡村教育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8-09 14: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龚名萱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响应团中央“下三乡”社会实践号召,7月1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梦山海·共富启航”实践队22名成员奔赴浙江天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研学实践为纽带,依托天台独特资源深耕乡土文脉,通过设计主题研学课程与原创绘本,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让“和合文化”浸润童心,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图为“童梦山海·共富启航”实践队合影

步履·丈量乡情

实践队首站深入张思村、塔后村、下宅村、后岸村等古村落开展调研。队员们访谈村支书、发放村民问卷,系统收集了乡村治理难点、文化传承需求及教育共富期盼等一手资料,精准把握村民需求,识别发展痛点,为后续研学课程设计与整体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谈村支书

溯源·凝练文脉

实践队员们先后探访了瓦窑革命纪念馆、天台山、和合人间文化园等文化地标,通过实地走访古迹、研读史料、体验非遗技艺,深入感受当地文化。基于深度考察,团队精心设计“唐诗之路”、“霞客之路”、“和合文化”三大主题研学路线,巧妙串联天台山水风光与深厚人文底蕴,铺设清晰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路径。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合影

传薪·童创课堂

如何让千年文脉生动可感?实践队授课组将非遗精髓融入童趣教学,精心设计了《天台云雾茶》、《小小铃医成长记》、《济公斗蟋蟀》等特色课程。课堂上,孩子们沉浸其中,踊跃参与。家长们反馈,“孩子第一次对家乡传统产生了如此真切的好奇与认同”,文化认同的种子悄然在童心中萌芽。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互动

绘梦·红韵生根

绘本组深挖天台红色基因与和合文化精髓,倾情打造《红绸飘飘系天台》、《红旗飘扬的小山村》、《天台村的魔法契约》三部原创主题绘本。作品描绘了天台革命先辈为信仰奋斗的峥嵘岁月与建设“和合天台”的美好愿景,展现出民众团结互助、休戚与共的淳朴民风。这些故事无声地浸润着童心,让文化自信悄然生长,让和合理念深深扎根,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对幸福未来的热切期盼。


▲图为原创绘本

拓路·共富新章

实践队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创新打造“乡土文化浸润+亲子实践赋能”双驱动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方面,将前期深度调研的“唐诗之路”、“霞客之路”、“和合文化”三大主题研学路线以及开发的《天台云雾茶》、《小小铃医成长记》、《济公斗蟋蟀》等特色非遗课程,转化为面向乡村儿童的沉浸式文化课堂;另一方面,基于原创红色与和合主题绘本《红绸飘飘系天台》、《红旗飘扬的小山村》、《天台村的魔法契约》,精心设计配套的亲子互动任务和实践手册。为打通家校共育渠道,实践队特别设计了“家校合一”实践路线,将研学路线中的关键文化节点与绘本故事、亲子任务相结合,引导家庭在真实场景中共同探索、体验和学习,有效弥合了乡村家庭教育资源与认知的不足。

▲图为“童梦山海·共富启航”实践队合影

在本次实践中,“童梦山海·共富启航”实践队深耕天台乡土,共溯唐诗之路的千年文脉,体验非遗技艺的匠心魅力;感知“和合文化”的智慧精髓,见证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立足专业,融合创新,凝聚青春智慧与实干力量,深化‘乡土文化浸润+亲子实践赋能’模式,走稳文化传承路,共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画卷,以青春实践持续书写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

撰稿:龚名萱 吕琪

图片:吕琪 龚名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龚名萱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