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活化抗战遗址”“讲好抗战故事”的号召。近日,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开展“追寻抗战足迹 挺膺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学和创新传播,探寻衡阳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首站,调研团成员来到衡阳保卫战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学和专家访谈,重温衡阳保卫战的壮烈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衡阳保卫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场悲壮而辉煌的城市防御战,衡阳市民与国民官兵以1.8万人之力抗击日军11万余人的围攻,历时长达48天,是中国抗战发展史上以弱御强、以寡敌众的典范战例,与欧洲大陆及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遥相响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馆内,调研团成员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和沉浸式场景还原,深入了解了1944年中国军队与衡阳民众浴血奋战48天的英雄事迹。锈迹斑斑的武器、泛黄的战地日记、复原的防御工事,这座镌刻着民族血性与荣光的纪念馆,生动再现了1944年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诉说了当年战争的惨烈与军民同心的坚韧。
调研团成员结合学科优势,围绕抗战遗址的保护利用、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等课题展开调研。他们采访了纪念馆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地通过数字化展陈、青少年研学活动等方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团队还走访了周边居民,并测量记录遗址保存状况,结合自身所学分析周边环境影响因素收集口述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对衡阳保卫战历史细节的认知。团队成员李琦参观后感慨道,“站在复原的战壕前,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枪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铭记历史,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进的动力。”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守城将士与衡阳人民同仇敌忾,血战48天,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南华学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既是应有之义又是属地之责。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更将专业所学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为活化抗战遗址、弘扬抗战精神贡献了青春力量。
据悉,该调研团后续还将走访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衡阳抗战纪念城、南岳忠烈祠等抗战遗址,带队老师赵玥表示:“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专业实践的生动课堂。同学们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团队将通过“实地考察+数字创作”的模式,将厚重的抗战史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视频、漫画,推动红色文化破圈传播,深刻感悟衡阳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这场跨越80年的青春对话,正以创新之笔续写永不褪色的红色篇章。
撰文 | 葛子瑜
图片 | 何岑 张浩琳 杨宗烨
审核 | 赵玥 肖东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东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