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致远队行“共同富裕线”:探访传统茶乡,解码茶厂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7 16: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靳浩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郑雅菁 李依敏为贯彻落实先进思想理念,感悟国家领导人的创新理论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衿致远”实践团依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研习南粤 2025 年大学生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踏上“共同富裕线”。实践队奔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英红镇红旗茶厂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刻感悟英德红茶产业从“历史记忆”到“共富引擎”的转型之路,见证一片绿叶如何托起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

工业遗产换新生,红色基因铸就茶文化。红旗茶厂建于1958年,是当时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红茶生产厂,是中国英德红茶的摇篮、国家级工业遗产,也是现代红茶工艺的摇篮。红旗茶厂。它不仅是茶产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标杆。怀着敬意与好奇,佛山大学“青衿致远”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红旗茶厂,翻开中国红茶历史泛黄又历久弥新的书页。

图为红旗茶厂经典地标。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卢思敏 供图

踏入茶厂,古朴的木质建筑与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英德红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辉煌历程。茶厂曾经的辉煌未被今人所遗忘。红旗茶厂仍完整保留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传统制茶车间的历史原貌,木质框架、竹篮、炭火烘焙炉等老设备与巨型揉捻机、静电拣梗机等创新机械并存,形成独特的“工业记忆博物馆”。此外,茶厂还添置了伟人名言、茶厂历史等红色板块与置景,当红色历史碰上英红红茶,红旗在茶厂迎风飘扬。这也为“青衿致远”实践团的队员们提供了大量红色素材。基于此前在网络上红旗茶厂的基础了解,结合参观红旗茶厂与对话茶厂负责人的直观感受,队员们饱含着对红色文化与红茶文化的敬重与激动,立马展开了以“镜映英红溯真味,茶香永续赤心承”为主题的团课。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拍摄有关英德红旗茶厂的主题团课。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毛文祺 供图

三产融合探新路,一片茶叶的“共富方程式”。调研中,团队发现红旗茶厂通过“保护性开发+业态创新”,探索出茶产业三产融合的“英德模式”。一是场景活化。红旗茶厂将改造旧车间为茶文化研学基地,开设采茶、制茶、茶艺体验课程。二是文创推行。红旗茶厂开设“红旗茶局”,于2025年推出的“英红九号奶茶”成为网红产品;三是业态融合。红旗茶联动周边生态农业与科创小镇,打造“茶旅+研学+文创”综合体,2024年综合产值迎来新突破。除了生产环节的现代化改造,红旗茶厂还注重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茶厂内设有红茶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等方式,生动展现了英德红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队员们在博物馆内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了英德红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队在与英德红旗茶厂负责人交流红旗茶厂的规划与建设。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毛文祺 供图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茶研所里的绿色生产力。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团队深入了解到科技如何为茶产业插上翅膀。研究所通过培育“英红九号”等高香型茶树品种、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帮助茶农提升亩产收益。“从‘种茶’到‘吃茶’,科技让茶叶身价翻倍。”研究所专家向团队介绍。当地茶园种植面积广阔,干茶年产量丰富,实现综合产值显著提升。全市茶企众多,其中不乏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英德红茶通过品牌宣传发挥地理标志的作用,打造出属于英德的“红茶”明信片。

图为实践队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门拍摄大合照。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钟琬玲 供图

从1958年的劳改农场到2025年的国家级工业遗产,红旗茶厂的蜕变是广东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共生、科技与人文共振,勾勒出共同富裕的清晰图景。佛山大学青衿致远队此行不仅收获了英德“红色—茶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更坚定了以青春智慧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决心。正如茶厂墙上的标语:“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青春力量正与时代同频,书写更多“绿叶变金叶”的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靳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