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李欣雨)7月2日上午9时,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小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禹志愿服务队设立的书法课堂正式开课。本次课程面向一至三年级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书法教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
第一课:穿越千年的汉字之旅
支教老师李欣雨以“笔墨初识——走进书法世界”为主题,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汉字演变之旅。
“同学们知道最早的汉字长什么样吗?”随着李老师的提问,屏幕上出现了半坡遗址的刻划符号。当展示到商代甲骨文时,一名二年级学生立即举手:“老师,这个‘日’字真像太阳!”李老师顺势引导同学们观察甲骨文中“山”“水”“木”等象形字的特点,同学们争相说出自己的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图为同学们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笔间学问
课程后半段聚焦书法基础技能。李老师提前准备了部分铅笔、橡皮和米字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获得练习机会。“执笔就像手中握了一个鸡蛋,手不拿笔时呈一个椭圆形。”李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标准的五指执笔法。演示了一会后又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姿势。一名三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调整了三次才掌握要领,她笑着说:“原来拿笔有这么多注意事项,感觉自己像个小小书法家了!”
▲图为志愿者在进行执笔示范
在基本笔画教学中,李老师用建筑结构比喻笔画特点:“横如房梁要平稳,竖如柱子要挺直,撇捺就像房子的飞檐。”这种口诀化的讲解让同学们很快理解了笔画要领。李老师还播放了书法动画视频,演示“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书写技巧。
第二课:书法名家的智慧启迪
7月3日的课程以书法家的趣事为主线。当听到王羲之把墨汁当蒜泥吃的趣事时,教室里发出一阵阵不可思议的声音。“原来大书法家小时候就对书法这么入迷啊!”其中一名一年级学生瞪大眼睛感叹道。柳公权小时候“写尽八缸水”的故事更是让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在练习本上写下“谦虚”二字。
在实践环节,李老师先在黑板上示范并讲解了“一”“木”“未”这些含基本笔画的字的书写注意事项,接着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田字格开始练习。“看到同学们从第一天的歪歪扭扭到现在能写出有笔锋的字,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李老师感慨道。
▲图为志愿者在为同学们讲解书法练习
活动延伸: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本次书法课程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禹志愿服务队暑期特色课程之一。团队负责人侯子健介绍:“我们特别设计了适合低年级认知能力的教学课程,希望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书法教育对低年级的孩子们心智发展和性格塑造有多重益处。”李老师讲解道,“它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能锻炼其耐心和专注力,这对乡村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影响深远。”
随着最后一页书法鉴赏的课件放映结束,本次书法课堂暂告一段落。但文化的种子已然播下,正如志愿者在教学日志中写道的:“我们带去的不仅是书法知识,更是一颗颗文化的火种,期待它们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匡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