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巴地畲艺,续非遗薪火”:福软新青年解码屏南畲族文化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7 10: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楠婧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王楠婧 )为传承非遗精神,延续民族智慧的血脉,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机;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 2025 年 8 月 1 日前往宁德市屏南县巴地村,开展 “非遗文化在手,巴地乐趣无穷” 主题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巴地村宣传屏南文旅

、文化展馆:触摸千年畲族文脉

踏入巴地畲族文化展示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斑驳银饰泛着岁月柔光,绣有凤凰纹样的衣襟留存手工温度,泛黄族谱串联起巴地村千年记忆。实践队员指尖拂过老照片,迁徙、耕耘、传承的故事顺着时光脉络漫延,让大家直观感知畲族文化在烟火日常中生生不息的传承密码,见证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

图为畲族文化展示馆里展出的服饰

、非遗饰村传文脉

实践队员们对照着畲族老物件的纹样,一点点把那些绣着凤凰纹、盘蓝滚边的布饰、竹筛组装起来。画笔触到竹盘的粗糙边缘,摸到底部纹路的凹凸起伏,仿佛能触到畲族祖辈的巧思。这些装饰,不仅是装点村落的物件,更是畲族文化基因的外在呈现,让巴地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在非遗文化的滋养里,成为活着的文化记忆载体,吸引着往来之人探寻畲族文化的深邃内涵。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巴地村装饰村落

、畲药基地:解码生态本草智慧

转身走进畲药基地,草木清苦与甘甜交织的气息萦绕。畲药传承人弯腰打理七叶一枝花,指尖翻飞间,“春采叶、夏采花、秋采果、冬采根”的古老智慧倾泻而出。阳光穿透叶片洒下光斑,队员们仿佛看见千百年来畲族人与草木共生的图景——把自然馈赠酿成治愈良方,更沉淀为刻入民族基因的生态哲学,展现出畲族同胞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存智慧,也映射出各民族在利用自然资源中积累的多元文化价值。

图为巴地村畲药基地

    四、共绘长卷:书写团结共情故事

室内暖光铺就温柔天地,五米画卷成为实践队与畲族孩童共筑团结的舞台。队员半蹲画布旁,陪小朋友将红色颜料点染成象征团结的石榴花;扎辫畲族孩童把“民族团结”四字歪扭画在角落,嬉笑声里,不同民族的青春与童真交融。当最后一笔落下,画卷如缀满各族符号的织锦,笔触交叠处,藏着民族团结最鲜活注脚——是大手牵小手的温度,是色彩相遇时彼此谦让的温柔,生动诠释“民族一家亲”的实践模样。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畲乡孩童以画传情,筑牢民族团结梦

总结:“民族一家亲”,从来不是悬于高处的标语,而是巴地村每一缕风中都含着的温度。它藏在不同文化相遇时的相视一笑里,融在知识与智慧彼此滋养的默契中,更写在所有人为共同愿景携手的热忱里。

撰文 | 王楠婧

图片 | 陈舒怡 李妍霓

一审 | 陈扬峰

二审 |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楠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