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星火榆林”实践团“沉浸式”体验榆林当地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07 09: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史伟宏   阅读 51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蔡佳琪、滕雨含、于子轩) 7月27日,东北大学“星火榆林”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榆林民俗博物馆,以“沉浸式”实践方式体验陕北秧歌、“旋剪法”剪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脉,感受陕北榆林的民俗文化魅力,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年力量。

图为东北大学“星火榆林”实践团成员在榆林民俗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榆林民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一座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榆林地区的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在此开启的首项体验,便是扎根黄土高原的陕北秧歌。作为集歌、舞、戏、乐于一体的集体歌舞活动,陕北秧歌又称“闹秧歌”“闹红火”,是陕北民俗文化的鲜活缩影。在博物馆讲解员薛老师的细致教学下,9名成员分成三组,男生手举“秧歌伞”,女生手握“秧歌扇”,一同跟随薛老师学习“十步舞”、“扭摆颠”等传统秧歌技艺中的经典动作。

图为非遗讲解员薛捷老师教实践团成员跳陕北秧歌

薛老师不断强调,陕北秧歌要“放得开”,要“脸上有戏”“心里有火”。实践团成员们不断模仿练习后,逐渐从羞涩拘谨到敢于舒展肢体,运用表情和神态来表达喜悦、诙谐、豪迈等情绪的过程。在薛老师的教学下,实践团成员与薛老师共同演绎了一场经典秧歌舞——《哥哥的亲圪蛋》。薛老师朴实无华却充满生命力的言传身教,以及对秧歌深入骨髓的热爱与坚守,深深触动了在场成员;而集体排练中的默契配合与即兴互动,更显著增强了团队成员间的情感共鸣。

图为非遗讲解员薛捷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演绎陕北秧歌

实践团还深入体验了深植于陕北民俗土壤的剪纸技艺。薛老师作为讲解员,不仅向成员们系统介绍了陕北剪纸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手把手指导“旋剪法”等独特技艺。成员们以双手感知剪纸的文化脉搏,从执剪生疏到手法渐熟,最终创作出“红心向党”、“团结一心”等主题作品。每一幅剪纸的线条里,既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饱含着青年学子对党的热爱与对团结奋进精神的践行,有效推动了民俗技艺在青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榆林民俗博物馆学习并体验传统“旋剪法”剪纸工艺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拿起自己的剪纸成品一起合影留念。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掌握了秧歌、剪纸的基础技艺,更深刻感受到了陕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剪纸创作中表达了对党的美好祝福和敬意的同时,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责任感。

图为薛捷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剪纸成品展示

东北大学“星火榆林”实践团通过此次“沉浸式”实践活动,将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有机融合,让千年民俗在青年的亲身体验中薪火相传,为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伟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