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商学院“低空织梦”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庆丰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调研智慧农机助力农业生产的实际路径。团队成员不仅参观农机修理车间,了解设备运作逻辑,还深入试验田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以青春行动助力“产”“学”融合,用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智慧农机试验田前合影
团队来到位于乐余镇的张家港全程农机化服务有限公司。走进智慧农机修理车间,各类智能化农机设备整齐排列,从搭载精准导航系统的收割机到配备传感器的播种机,无不彰显着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变革。公司负责人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不同无人机的应用,以及国家对智慧农业的扶持与补贴。
图为公司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智慧农机
在无人机试飞区,团队成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上手操作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这款设备操作简便,成员们快速掌握要领,见证无人机沿预设航线精准飞行洒药,农药减量、效率提升的优势直观呈现。技术人员补充:“无人机在农业生产应用广泛,农民易上手、好操作,实实在在为农业生产减负提效,让智慧农机的科技力,扎根田间地头,更加惠民利民。”这样的亲身实践,让团队对智慧农机赋能农业的实际价值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操作大疆植保农用无人机
在随后的参数调试讲解中,工作人员详解了无人机载重、续航时长与作业效率的关联数据,团队成员认真记录着不同作物对应的飞行高度和喷洒流量参数,纷纷表示要将所学转化为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动能。
同时,团队走进乡里人家,与当地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村民们细数科技变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话语里满是对智慧农机的认可。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详细记录,为后续实践积累真实案例,让调研从“纸上数据”延伸到“田间故事“,让青春实践更接”农“气。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记录农户真实想法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近距离触摸到智慧农业的发展脉搏,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投身农业科技创新的种子,为培育懂技术、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后备力量注入了鲜活动能,以青春实践架起科技助农的桥梁。
撰文|陆羽婷 秦蕴祺
图片|秦蕴祺 黄静怡
审核|黄静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蕴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