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柏塘茶香遇上青春创意——看“暨创优选”如何解码乡村振兴的“金秋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6 11: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显皓麟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唐显皓麟 文书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7月16-17日,暨创优选三下乡突击队9名师生奔赴惠州博罗县柏塘镇,在生科院食品工程系王超老师的带领和支持下,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紧扣 “茶文化文旅”与“产业创新”双主题,深入茶园、企业、古村落开展实践调研。通过走访罗浮金秋等标杆企业,解码千年茶乡的振兴逻辑,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暨南青春力量。

云雾缭绕的千亩茶园里,指尖拂过沾着晨露的茶芽,倾听茶农的心声……

智慧工厂的流水线上,茶叶与腊味碰撞出创新火花,迸出创新的血液……

这个夏天,暨创优选突击队深入岭南茶乡柏塘镇,以生科学子视角,用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书写一份热气腾腾的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缘起柏塘:一场与千年茶乡的“双向奔赴”

当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突击队选择奔赴惠州博罗县柏塘镇——这座卧在“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下,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小镇。这里不仅是文豪苏轼笔下“岭外唯惠茶佳”的千年茶乡,也是岭南地区的文化重镇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柏塘镇孕育出的创新食品企业——罗浮金秋,是他们将食品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第一步。

为什么是柏塘?

千年茶香飘千里:从北宋苏轼罗浮品茗,到明清古墟茶马贸易,茶文化已然成为柏塘镇的心脏,文化传承在此永不缺席;

创新势头正当时:柏塘知名创新企业罗浮金秋首创“茶腊融合”,以其创新的工艺流程与创新的口味让柏塘山茶跳出茶杯、走向餐桌;

青春责任引思考:队员们渴望用食品科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助力文化“活起来”、产业“强起来”

实地调研:在茶园与车间解码“振兴密码”

第一站:万亩茶山的绿色脉动

凌晨5点的万亩茶山,他们跟着茶农阿婆学习“一芽两叶”采摘诀窍;在当地茶农的带领下,我们体验了采茶点茶,在悠悠茶香中,深感柏塘山茶工艺的精细与严谨。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 柏塘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但非酷热。适中的温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茶树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减缓呼吸消耗,使香气前体物和内含物更丰富,同时柏塘山区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矿物质,呈微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这造就了柏塘小叶种茶的甘醇底蕴!

(队员日记:“原来一杯好茶,是阳光、云雾与匠心的三重馈赠。”)

▲图为同学们在茶园实地体验采茶

▲图为同学们走进万亩茶园

第二站:三产融合企业的创新思维

三产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深度结合。罗浮金秋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企业,它成功地将茶叶种植、加工制造与市场销售等环节有机融合,打造出一家规模精干却功能完备的融合型企业。本次参观让我们深刻学习到了“小而精、小而全”模式在三产融合中的独特生命力。

在罗浮金秋的车间,队员们充分运用食品专业知识剖析其工艺流程,深入理解了茶味腊肉的核心技术原理:依托茶叶中天然活性成分的显著抗菌与抗氧化特性,与传统腊味加工工艺形成协同增效机制。这种结合实现了对微生物生长和脂肪氧化的双重高效抑制,从而达到了“零添加”化学防腐剂的目标。茶味腊肉的成功开发,深度契合了当下“天然”与“药食同源”的健康消费理念。其巧妙融合柏塘山茶的地域特色,不仅强化了产品的独特风味与健康属性,更有力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市场价值。这一创新实践,实现了地域特色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的价值互哺,是农产品科技赋能型深加工转型的典范。

▲图为参观“罗浮金秋“企业生产车间,向负责人请教

茶香腊味上市后成为惠州特色名片,年节销量同比提升30%,复购率达45%,消费者反馈“香而不腻”“无添加剂异味”。

值得关注的是,罗浮金秋充分发挥其三产融合优势,利用自建传媒公司,在抖音等平台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直播带货。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引爆了线上流量,更极大提升了茶香腊味的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为销售额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罗浮金秋“线上运营工作室

此外,在罗浮金秋饭店还存在着各种各样有关柏塘山茶的食品,招牌茶叶煎蛋,茶香醇厚,巧妙化解油腻,赋予传统煎蛋耳目一新的清爽口感;特色茶香煲仔饭,米饭粒粒浸润茶香,在保留煲仔饭特有风味的同时,更融入了茶叶的健康益处。每一口都沁人心脾,生动诠释了“让柏塘山茶从饮品跃升为餐桌主角”的创新理念。

▲图为罗浮金秋饭店里的茶叶煎蛋

▲图为罗浮金秋里的茶香煲仔饭

▲图为老师同学和企业负责人合影

第三站:三颗松战斗遗址

带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和沉痛的哀思,突击队来到三棵松战斗遗址重温当年的历史。在解说员声色并茂的讲解下,一个伟大的红色故事在脑海中徐徐展开……1945年7月14日,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在罗浮山冲虚观召开省代会,而国民党军队企图趁机夺取柏塘后再进攻罗浮山,三棵松高地是其中一个警戒点。当天,国民党独立第二十旅一个团纠集地方反动武装2000多人,从公庄兵分两路向柏塘进攻,其中一路企图夺占“三棵松”的制高点,对负责警戒的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发起猛攻。该队28名战士发起英勇反击,誓死守住三棵松高地,最终确保了罗浮山会议的顺利进行。然而参与战斗的28人中,除3人负伤撤离之外,其他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现场十分惨烈;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更要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年力量。

▲图为三颗松战斗遗址合影

青春回响:茶香浸润的成长烙印

“过去只知喝茶,如今懂得一片茶叶背后

是科技兴农的突破,是文化传承的坚守,

更是无数人改变家乡的命运博弈。”

——队员 文书妙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食品专业知识第一次如此滚烫鲜活。”

——队长 唐显皓麟

“左边是专业,右边是民生”,队员们志在将食品专业知识与茶叶和茶叶深加工产品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把实验室微光燃成乡村振兴炬火在茶山俯身采撷嫩芽,在工厂车间记录参数,在会议室里讨论食品成分功效——这几天时间不仅是突击队队员的一次深刻体验,更是我们运用食品专业知识、践行初心使命、心系乡村建设、奉献青年力量的生动实践

罗浮金秋用“一片茶叶撬动产业变革”的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需要“俯得下身的科研态度”“看得见人的创新温度”。生科院“暨创优选”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柏塘答卷证明:青年的脚步走到哪里,振兴的星火便燃到哪里。让我们继续向前走、向下沉,将青春的论文写在岭南大地的茶香深处!柏塘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图为同学们在茶园留下合影

撰文 | 唐显皓麟 文书妙

图片 | 唐显皓麟 谢可为 李佳哲

审核 | 唐显皓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显皓麟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