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渝疆有约,教科同行” 社会服务践行团在学院副书记李林霖、辅导员吴小东带领下,赴新疆哈密市三塘湖镇,围绕 “疆电入渝” 工程及特高压输电项目,调研±800千伏哈密北换流站与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公司,深化青年学子对国家能源战略的认知。
团队首站便踏入了±800千伏哈密北换流站,这里作为“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起点,宛如一座能源枢纽,稳稳肩负着向重庆丰都输送清洁电能的重任。一进入站区的展示大厅,丰富的图文展板、动态的电子沙盘以及精密的技术模型便将项目的全貌铺展开来,团队成员们循着这些直观的展示,系统梳理着项目从规划构思到技术落地,再到日常运营的全流程脉络。
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更是让大家豁然开朗,不仅深入剖析了“三交三直”的能源外送格局、“西电东送”战略的深远意义,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核心优势,还着重介绍了哈密得天独厚的能源禀赋——年平均风速超8米/秒的风能、年日照超3000小时的太阳能,让众人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作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富集区的独特魅力。而当谈及哈密能源输出对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时,一个个具体案例生动展现出其在缓解用电压力、保障能源供应方面的关键作用,让团队成员对国家能源调配的宏观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随后,团队走进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公司三塘湖项目基地,实地探访新能源与“源网荷储”系统的深度融合实践。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该基地的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已实现日均发电量突破千万千瓦时,在用电高峰时段,清洁电能经换流站跨区域输送至重庆等西南地区,为“疆电入渝”战略的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系列举措,以及智能巡检技术的创新应用,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如何转化为具体实践。从能源生产到生态维护,项目基地的全链条探索,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此次“疆电入渝”实地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看到了国家能源战略落地的磅礴力量,更感受到了渝疆两地跨越千里的协同共生。从哈密北换流站的精密运转到三塘湖项目基地的绿色实践,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每一度清洁电能都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使命。
作为青年学子,团队成员既为祖国在能源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而倍感自豪,也深刻意识到肩头的责任——未来不仅要深耕专业知识,更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战略的浪潮中,以实干精神传承“疆电入渝”背后的协作智慧与绿色担当,在新时代的能源革命与区域发展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篇章。
撰稿:张嘉晅 李玮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玮妮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