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七彩文心·小手筑梦”实践团队赴山东滕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

发布时间:2025-08-05 12: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0日清晨,山东滕州阳光正好,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七彩文心·小手筑梦”实践团队来到和家园服务中心,开展“七彩文心·小手筑梦”小课堂活动,希望以生动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活动室内,墙上贴着团队手绘的传统文化贴纸,桌上整齐摆放着毛笔、水写布和彩色塑料管,清水与书香交织的特殊气息和孩童气息相融。二十余名小朋友排着队进入活动室,好奇的目光四处打量,叽叽喳喳的声音让空间瞬间热闹起来。

课堂开始,王老师手持毛笔走上前,举起毛笔问孩子们:“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齐声答“毛笔”。老师从握笔姿势教起,握住孩子们的手示范“指实掌虚”,还用“像握刚出壳的小鸡”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更快掌握要领。

王老师在水写布上蘸水画了一朵梅花,水写布遇水显黑,别具趣味,孩子们纷纷模仿。有的孩子用力过猛将水迹晕开,有的画出歪扭小蛇,还有的反复在布上练习同一笔。王老师逐个查看 “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孩子们在互动中渐渐放开,用稚嫩笔触在水写布上留下转瞬即逝却充满童趣的印记,清水晕染的墨香气息中满是探索的喜悦。

短暂休息后,实践队队员小张抱着装满七彩塑料管的箱子上台,打开箱子便吸引了所有孩子。他举起做好的皮球玩具说:“古代房子不用钉子也能拼牢,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管子做会‘说话’的玩具。”

小张分解拼接步骤,教孩子们先组三角形底座再叠加成球。孩子们两人一组,有的递管子,有的专注拼接,不时传来互相帮助的话语声。朵朵总对不准接口,旁边的乐乐主动示范。过程中,五岁的小宇将管子拼成小鱼,引得其他孩子纷纷效仿,活动室里“游”满了五彩小鱼。

今天的活动通过贴近孩子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面貌走进童年。团队成员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也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需要从细微处着手,用创意连接传统与童心,让更多孩子在趣味体验中触摸文化的温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