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美育“筑梦人”:一堂课、一颗心,点亮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05 12: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雨楠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崔语瑄 梁菁蝶 袁婕)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湘畔守望”社会实践团队专访长沙市岳麓区南北艺术学校校长王得江,围绕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质、社会价值及成长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学子们揭开这一行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艺术教育者的三重角色:从天赋挖掘到人生托举

访谈会上,王得江校长以“三重角色”为切入点,系统阐释艺术教育者的职业内涵。“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远不止站在讲台上传授技巧。”王得江校长直言,相较于传统学科教师,艺术教育者首先是“天赋挖掘者”——新生入学前,教师需通过专业测试捕捉学生的艺术潜能,“比如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音乐天赋,要看他的音色、音准,绘画则要看对色彩和形态的感知力”。

其次,艺术教育者应成为“个性化培养师”。王校长指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特质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有的孩子适合走专业表演路,有的更擅长艺术理论,不能用统一标准去塑造”。

此外,由于民办学校的特殊属性,艺术教师还需承担“招生宣传员”的职能。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向更多人传递艺术教育的价值,而这份工作所承载的压力往往不为外界所了解。

美育普及的意义:用艺术点亮人生的实践与坚守

谈及艺术教育的社会意义,王校长强调,一线教师是美育普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隐形推手”。他指出,国家对美育的倡导虽已明确,但最终需要依靠教师将艺术之美切实带入课堂、社区及各类公益活动中。在他看来,艺术教育者的职责远不止传授技能,更在于传递审美能力,“我们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普通人也能看懂画、听懂乐,这份作用常被忽略”。

艺术教育之路的辛酸,或许只有一线教师自己能够深切体会,但他们始终在这条道路上坚守前行,从未言弃。王校长表示,支撑教师们坚持下去的,是“艺术改变人生”的坚定信念。他还分享了学校三十余年办学历程中的诸多实例,无数学生因艺术教育改写了人生轨迹。例如前年,一名双腿截肢的学生在复读一年失利后进入南北艺校,教师团队为其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最终助力他成功考入理想的音乐学院。

“看着他圆了大学梦,我们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他坦言,这份职业的成就感来源于“托举”的力量:帮助原本能上专科的学生考入本科,助力本科学生冲刺985、211等知名高校,让艺术真正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跳板”。

给青年教育者的建议:从技能到情怀的职业传承

针对有意投身艺术教育的湖南师大学子,王得江校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磨过硬专业技能,“这是立身之本,家长和学生最认实力”;二是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沟通、应急处理等综合能力;三是永葆教育情怀,“艺术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的耐心,要能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收获满足”。

最后,王得江特别呼吁社会关注艺术教育群体:“我们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是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期待更多人看见我们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中的坚守。”

此次访谈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艺术教育的温度与力量。“原来艺术教育不只是教画画唱歌,更是在点亮人生。”据悉,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为同学们的职业选择提供新视角,让更多人了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雨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