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团鹿延秦韵小队走进秦安县博物馆,开展文化探访活动,旨在探寻秦安历史底蕴,感悟博物馆社会教育价值,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一、解码文物,梳理秦安历史脉络
秦安县博物馆馆藏丰富,六千余件文物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22 件、二级文物 87 件、三级文物 681 件。这些文物串联起秦安地区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发展脉络,而馆内精选 400 余件文物打造的 “成纪瑰宝 —— 秦安县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则是展现其历史价值的核心,清晰呈现了秦安丰富的史前文化序列,其中大地湾文化时期的彩陶最具代表性。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折射出早期农耕文明的审美与生活智慧,以水波纹、扁纹、圈纹为主的纹饰,体现了先民对水的崇拜;二级文物羊形陶哨,堪称早期音乐启蒙器物;软玉磨制的玉璧、玉琮,作为祭天、祭地的祭祀礼器,印证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系统了解,人们得以具象化地认识到秦安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分量。
二、对话馆方,解析文化传承实践
在与小队的交流中,博物馆馆长重点介绍了馆方在活化历史资源、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方面的实践。秦安县博物馆长期秉持 “请进来,走出去” 的理念,将传统文化送进校园、农村、企业、军营等场所,让历史资源突破展馆边界,使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能够接触秦安文化。
具体实践中,馆方开展秦安特色彩陶 DIY、剪纸、麦秸秆作画等体验活动,让公众从历史的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设立专门展厅陈列活动成果,形成文化传承的闭环。同时,VR 数字展厅的建设,借助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沉浸式历史体验,实现了传统展示方式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博物馆的历史教育功能,也让秦安文化传承更具生命力。
三、实践悟思,锚定文化传承方向
从跟随讲解员解码文物,到聆听馆长剖析教育布局,秦安县博物馆之行,对小队成员而言,既是历史认知的一次扩容,也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深刻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秦安县博物馆之行,是小队落地秦安的第一站。通过系统认知文物的历史价值,了解馆方的文化传播模式,小队不仅拓宽了对秦安历史的认知视野,更深刻理解了博物馆作为历史载体与教育平台的双重价值。
作为聚焦秦安发展的实践小队,这次探访让我们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了直观认知,为后续开展文化振兴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秦安县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教育价值,也为小队探索文化传承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期待更多人走进这里,聆听历史回响,感悟传承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宇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