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映尚古 青春赋能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04 22: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美城 宋佳怡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73日,长江职业学院团委组织“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奔赴黄冈市红安县尚古山村,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赋能,通过多维调研、数字创新、基层服务等形式,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思想引领明方向 实践担当启新程

抵达尚古山村后,校团委指导老师郑雪景强调此次实践的核心在于“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记录者升级为建设者”,要求队员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引,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乡土脉动,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她指出:“乡村振兴需要青春智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希望同学们以‘重走红色足迹、寻访发展故事、传承奋斗精神'为纽带,将红色历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明确实践目标:

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形象传播。团队分别开展影像留存及安全宣传等工作。

多维调研探实情 数字赋能助发展

活动期间,在尚古山村村委会的带领下,服务队迅速投入工作。队员们手持专业设备,开展影像记录与安全宣传等工作:

数字创新赋能:聚焦特色农产品与自然景观,系统拍摄影像素材。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协助村委会完成视频脚本创作、拍摄剪辑及配音全流程工作,制作完成多部展现乡村风貌的宣传视频。

安全宣传护航:针对农村防溺水等安全问题,队员们走村入户进行讲解。一位老人拿着手册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图为服务队队员分发宣讲防溺水知识场景 宋佳怡 供图

基层对话悟初心 双向奔赴显真情

在多次随基层干部下户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村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家庭“生活不还是要过的”的质朴话语,有队员不禁动容落泪,更加坚定了“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

梨园调研拍摄中,果农黝黑皮肤上的汗珠与基层干部深耕一线的执着,共同诠释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内核。队员感慨:“他们让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乡村振兴正需要这种‘想干’的劲头。”

离开梨园时,村民主动捎队员一程,梨园老板执意赠上整箱梨。后备箱里沉甸甸的不仅是水果,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情感联结。

图为“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成员在梨园中摘梨 余金容 供图

红色血脉永传承 青春视角创新篇

为汲取精神力量,服务队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感悟大别山“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信仰丰碑。队员们还拜访了义务守护七里坪镇熊家咀村73座红军烈士墓六十余载的姜能山老人,他“决心成为烈士后人”的朴素誓言与半世纪坚守,为红色精神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归途之中,长江职业学院“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队旗在风中飘扬。从纪念碑林到姜老守护的青冢,从将军梨到苏维埃印章,红色血脉在镜头与锄柄间奔涌,淬炼出“坚守、破壁、共生”的新时代答卷。这支青春力量,以躬身力行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用奋斗足迹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强农答卷”。正如队员们在总结报告中所说:“这段经历让我们懂得,乡村振兴不仅是政策的落地,更是人与土地的共鸣。我们带去的不仅是数字时代的叙事手段,更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未来,这团“星火”将继续燃烧,照亮更多希望的田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佳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