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0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赣鄱红齿轮实践队赴德兴市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员们追寻红十军团革命足迹,在重溪整编纪念碑前感悟“齿轮咬合般”的团结精神;深入德兴铜矿,探索绿色矿冶与精密制造的共生之道;走进乡村开展农机维修、童心科普,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民生温度,绘就了一幅“专业为齿、初心为轴”的青春画卷。
初抵红土,齿轮启行
7月7日清晨,实践队迎着薄雾向德兴绕二镇进发。在重溪村,队员们兵分两路:一组带着工具走村入户,调研矿冶产业与文化相关情况并为村民维修农机具,无人机盘旋记录村貌;另一组在童心港湾开展机械科普,用齿轮玩具教孩子们理解传动原理。午后,无人机变身为"环保哨兵",沿河道监测水情。夜幕降临,队员们围坐在民宿灯光下整理资料,第一天的调研与实践在红土地上留下了深深“齿轮印记”。
红魂铸齿,初心校准
7月8日清晨,实践队来到重溪整编纪念碑前,斑驳的石碑上镌刻着1934年红十军团浴血奋战的历史。革命队伍的团结就像齿轮的精密咬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展开“红齿轮”主题讨论。
午后,队伍转赴德兴铜矿。站在观景台上,露天矿坑的阶梯状矿层犹如巨型齿轮的齿廓,而复垦区的葱郁植被则演绎着现代工业与生态的和谐传动。队员们手持矿石标本,感悟到:真正的工业精度,不仅体现在毫米级的零件尺寸上,更蕴含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中。一天的行程,让“红色矿冶精神”与“绿色制造理念”在队员们心中完美啮合。
技能转暖,齿轮生温
7月9日,实践队在五红·初心堂感悟机械的温度。展柜中红军使用过的机床零件,诉说着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的传承。队员们将专业融入民生服务:用齿轮模型讲解防溺水知识,以“识别劣质零件”比喻反诈宣传,在工匠精神分享中厚植担当。
下午在张村乡,机械技能化作民生实践。村巷里,队员们一边检修农具,一边普及安全知识;田野间,无人机测绘标注安全点位。夜幕降临,队员们整理资料时发现:这一天的扳手、笑声与航迹,已将专业技能淬炼成服务民生的温暖力量。
齿痕凝思,征程再启
7月10日,村支书的党课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要让专业的齿轮始终咬合基层需求”。总结会上,大家分享感悟:有的领悟“红色是齿轮的灵魂”,有的体会“服务是齿轮的齿牙”。实践虽暂告段落,但青春与责任的齿轮已在红土地上找到了永恒的动力。
从红土初遇到精神浸润,从技能施展到初心校准,赣鄱红齿轮实践队的大思政调研行程,恰似一组精密的传动:红色精神为轴,专业技能为齿,基层需求为轨,转动出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的青春弧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孟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