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走过的大草原上播撒财经星火——西南财经大学“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红原财经素养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4 14: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梁天笑 杜佳骅 王睿涵   阅读 46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响应教育部“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专项要求,2025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一行9人,跨越山海奔赴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财经梦,红原情:财经思政主题支教活动”。实践队以“财经素养启蒙+红色精神传承+文旅产业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模式,在高原草原上播撒财经星火,用青春行动践行“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彰显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深耕支教课堂,让财经知识扎根草原

“老师,数字人民币是不是像魔法一样,手机一扫钱就飞走啦?”面对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提问,实践队队员杜佳骅笑着拿出准备好的教具——从贝壳、铜钱到仿真纸币,再到手机支付演示屏,用“货币进化史”情景剧揭开了财经课堂的序幕。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队员杜佳骅为学生讲授课程  针对当地财经教育资源匮乏、课程体系缺失的现状,实践队凭借西南财经大学的专业优势,为当地学生量身定制了阶梯式教学方案,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转化为具体可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课堂。在这一教学方案中,实践队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他们通过模拟经济活动、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队长孙梁天笑为学生讲授课程  五彩纸钞在孩子们手中飞舞,“小商贩”的叫卖声与“消费者”的询价声交织——在模拟“货币流通”的课堂上,孩子们在欢笑声与掌声中亲身体验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协同作用。“森林小掌柜”课堂上,学生们用松果当“货币”记录收支,在账本上歪歪扭扭写下“卖羊毛毡收入5元,买铅笔支出2元”,稚嫩的笔迹里藏着对“收入与支出”的懵懂认知。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队员田海青为学生详细讲解知识 “小蜜蜂储蓄学院”更是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队员马娟娟用牧区常见的牦牛玩偶作奖励,引导孩子们思考“攒钱买课本”与“当下买零食”的区别,潜移默化中播下理性消费的种子。课后,一位藏族女孩拉着队员衣角轻声道:“以后要把卖酥油的钱存起来,给妹妹买文具。”简单朴素的话语与心愿,让队员们更感肩头责任千钧。


厚植红色基因,让长征精神浸润童心

红原,这片被周恩来总理命名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记忆。实践队将红色教育融入支教全程,让长征精神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养分。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队长孙梁天笑为学生讲述《金色的鱼钩》

在“红色故事会”上,实践队队长孙梁天笑声情并茂地讲述《金色的鱼钩》:“老班长把最后一点鱼汤让给伤员,自己却永远留在了草地……”孩子们怔怔地坐在原地,有的红了眼眶,有的悄悄抹起眼泪。课后,实践队组织“重走长征路”模拟活动,用粉笔在操场画下简易路线,孩子们背着书包扮演“小红军”,在“过草地”“越雪山”的过程中体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内涵。


聚焦文旅融合,让青春智慧助力发展

“文旅产业是红原县除畜牧业外的重要产业,但如何让游客留下来、消费起来,是我们的难题。”安曲镇副镇长的话,让实践队将调研重点锁定在“财经知识赋能文旅发展”上。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路走访月亮湾景区,记录游客停留时长与消费项目;一路与民宿老板座谈,了解“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淡季门可罗雀”的经营困境。

针对红原县当前文旅产业现状,实践队开设红原县振兴路径探索实践课,与学生一起研究红原县发展方案。在带领学生认识红原县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后,实践队主要从创新旅游模式、特色产品增值、注重生态保护、实施协同发展这四个方面探索可行的振兴路径,并据此为当地青少年的理想抱负提供指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队长孙梁天笑讲授红原县振兴路径探索实践课程

课堂上实践队成员抛出问题:“如果你们是民宿老板,怎么让游客多住一晚?”孩子们炸开了锅:“可以教他们跳锅庄舞!”“卖我们做的羊毛毡挂饰!”实践队队员在引导孩子们结合课堂主题思想思考办法的同时还插入贯穿前期教给孩子们的基本财经知识:“定价时要算成本,比如羊毛多少钱、工时多少,除去成本所挣的钱就是我们学的‘利润’呀!”在激发其创新思考能力的同时做到了新旧知识结合。


看见产业脉搏,让高原产品绽放光彩

通过选择性走访红原县知名企业,实践队注意到四川红原遛遛牛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瓶颈。这家承载着牧民增收希望的企业,虽凭借传统工艺打响名号,却面临“销售渠道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双重困境——线下仅依赖商超门店,线上布局几近空白;牛肉干产品口味与包装趋同,难以在市场突围。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调研遛遛牛公司生产车间过程

“红军长征时,牦牛肉干是战士们的干粮,如今咱们的牛肉干也该成为红原的‘新名片’”。针对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实践队建议企业可以尝试设计“线上+线下”的协同销售模式:线上发展网店,改变包装形态,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仍以线下销售为主,以差异化定价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面对产品同质化难题,企业负责人已经注意到此问题,并表示会不断创新产品,同时表示企业在2023年已经开始涉足牦牛肉预制菜板块,并且是四川省第一家制作牦牛肉预制菜的企业。实践队对此表示赞同,同时提出涉足预制菜板块是传统企业的一大突破,但如何拓展市场,使用何种销售方式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稚肩担起重任,让红原希望破土生长

离别前,孩子们交出了特殊的“作业”——手绘文旅宣传单,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来我家民宿住,送奶奶做的糌粑”“欢迎来品尝我家藏餐厅的饭,实惠好吃哟”。下哈拉玛村村支书感慨:“这些娃娃以前只知道放牛,现在会算‘经济账’了,更知道要为家乡出力,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实践队队长孙梁天笑在日记中写道:“在红原的7天,我们不仅教孩子认货币,更教他们认‘责任’;不仅讲长征故事,更讲‘今日之责任在我少年’。”

此次实践,队员们共制作8份与课堂一一对应的精品教案、2份调研报告、8篇微信公众号推文、1个总结视频、1份新闻稿。

▲图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与学生合影

据悉,实践队已经与下哈拉玛村达成长期帮扶意向,计划通过“云课堂”持续推送财经知识,助力当地教育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红原县下哈拉玛村村长表示:“‘栉风沐雨,筑梦红原’实践队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他们把‘奉献’二字写在高原大地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最需要的地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睿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