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红色基因传承要求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着力强化青年学子在探寻闽西苏区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筑牢青年一代赓续苏区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的思想根基。7月4日至6日,龙岩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寻闽西红色印记,传苏区精神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闽西多地红色遗址,开启沉浸式的革命历史探寻之旅,在踏访中感悟初心,在研学中汲取力量。
探寻革命足迹,感悟革命初心
7月4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这座始建于1927年的砖木结构二层骑楼式建筑,静静承载着红四军在闽西的斗争记忆。实践队员们怀着肃穆之心穿行于各个展厅,在浸染着历史厚重感的油画、战役示意图前驻足,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坚守信仰的赤诚与舍生取义的家国大义;在“三打龙岩”沙盘模型前,仿佛亲眼见证红军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的军事智慧。这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让实践队员们沉浸式重温了红四军在闽西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力量的斗争岁月。
图1:实践队成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郑得福供图
图2:实践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交流讨论。林钰供图
参观结束后,龙岩市闽粤赣边革命史研究会会长、支部书记翁雄为队员们生动讲述了闽西革命历史的辉煌篇章——从红四军入闽的艰难转折到古田会议的伟大奠基,从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深刻展现了闽西人民“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这片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与不朽贡献。
图3:实践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合影。柳若琪供图
实践队员们还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展开讨论,深刻认识到苏区时期“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廉洁传统与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一脉相承。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工作中坚守艰苦奋斗本色。
铭记峥嵘岁月,续写辉煌篇章
7月4日下午,实践队走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无声的陈列中聆听革命故事。甫入展厅,泛黄的历史照片、简陋的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景将队员们带回那段清贫却充满力量的岁月。“他们是在最清贫的条件下操持着最艰难的事业。” 一位队员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那些工作记录上的字句,皆是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的务实写照。
图4:实践队队员参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郑得福供图
在“重走长征路”体感互动体验区,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场景。俯身躲避“枪林弹雨”、“陷入沼泽”时的震动反馈,让实践队员们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步步惊心。屏幕里炮火轰鸣,体验区前是实践队员凝神操作的脸庞与交错配合的身影,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在这份体验的交融中变得模糊,长征的伟大精神与今日奋斗的要求却在实践队员的心灵深处无比清晰。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队员们更深刻理解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的内涵,决心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传统融入日常。
图5:实践队队员体验重走长征路体感互动闯关游戏。郑得福供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长征,实践队员们更加理解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的深刻含义。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融入日常,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毅前行。
图6:实践队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合影。柳若琪供图
传承精神根脉,续写时代华章
7月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坐落于龙岩市新罗区的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这里是中国革命金融事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波澜壮阔的红色金融史。古朴的建筑在岁月洗礼下更显庄重,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玻璃展柜中,泛黄的闽西工农银行纸币虽图案模糊,却传递着发展苏区经济的坚定信念;老式算盘与斑驳账本上的密密麻麻字迹,记录着金融工作者精打细算支援前线的艰辛。队员们或驻足凝视,或俯身细观,在无声的历史对话中梳理红色金融的发展脉络。
图7:实践队在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合影。柳若琪供图
在复原场景区,实践队员们围绕金融工具与文献资料热烈交流,深入探讨闽西工农银行在困境中发行货币、调剂金融、扶持生产的光辉历程。“这里不仅是金融机构,更是革命斗争的‘经济堡垒’,先辈们用金融手段支援革命的智慧值得深学细悟。”一位队员的感慨引发共鸣,实践队员们从红色金融的创新实践谈到苏区干部的廉洁作风,从革命理想坚守谈到当代青年使命,对苏区精神的理解愈发具象深刻。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奔赴后田暴动纪念馆,决心在纪念馆触摸信仰的温度,让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恒久传递。踏入纪念馆,墙上的历史照片、玻璃柜中的革命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从详实的文字介绍中了解到,后田暴动率先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掀起了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的高潮。这不仅是闽西土地革命的先声,更是苏区精神的生动开篇。革命先辈们在绝境中突破的勇气,是“争创一流”的鲜活注脚;为农民奋起的初心,是“一心为民”的纯粹写照。
图8:实践队队员参观后田暴动纪念馆。郑得福供图
锈迹斑斑的武器、简陋的生活用品、泛黄的革命文献,见证了革命先辈在绝境中敢于突破的勇气与为农民奋起斗争的初心。队员们不时交流感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以大无畏勇气与卓绝智慧在荆棘中开辟道路的不易,更理解了这种“困境不低头、磨难不退缩”的精神正是苏区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内核。
硝烟虽散,信念永存,这份开拓之勇恰如不灭的薪火,在青年心中灼灼燃烧、生生不息。
图9:实践队在后田暴动纪念馆合影。郑得福供图
追寻红色足迹,践行使命担当
7月6日下午,盛夏骄阳阻挡不了队员们的热忱,实践队踏访位于龙岩市东肖镇的邓子恢纪念馆。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队员们缓缓步入展厅,时而凝视展柜中简朴的生活用品,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苦;时而聆听邓子恢同志领导农民运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动人故事。展墙上详实的史料记载,无声诉说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农民运动领导者为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一生。
图10:实践队队员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柳若琪供图
最令队员们动容的,是邓子恢身上闪耀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精神。面对敌人围追堵截与革命道路的坎坷,他始终信念如磐、勇毅直前;那份为农民利益奔走的赤子情怀,那份在艰苦中保持乐观的顽强意志,成为一堂直抵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课,让实践队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
图11:实践队队员参观邓子恢纪念馆。柳若琪供图
此次邓子恢纪念馆之行,不仅是历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淬炼。队员们深刻体悟到苏区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纷纷表示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过硬本领和艰苦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答卷。
图12:实践队在邓子恢纪念馆合影。郑得福供图
此次闽西红色研学之旅,实践队在这片浸润着热血与信仰的红土地上追寻初心坐标,汲取奋进力量。这段旅程让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了闽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笃定了传承苏区精神、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信念。未来,实践队员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弘扬艰苦奋斗传统,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