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播撒田野间:一堂全国劳模的“金扁担”实践课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星光筑梦”突击队田野对话劳模,解码科技兴农“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5-08-03 21: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锦婷   阅读 77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星光之下,泥土之上! "星光筑梦"突击队在这个夏天奔向广袤田野,扎根河源和平县云峰村,躬身实践汲取劳模智慧,学以致用服务乡村振兴。他们不仅仰望星空,更俯身大地—— 一堂最特别的“课”,就在全国劳动模范何军祥的猕猴桃园里开讲!在这里,他们聆听一颗猕猴桃20年的蜕变故事,触摸乡村振兴最滚烫的脉搏。

全国劳模何军祥(2010年获评)扎根河源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二十余载,深耕猕猴桃产业:从开荒试种艰辛起步,到引入智能灌溉、有机肥管理等科技,打造智慧果园典范;担任村猕猴桃合作社社长,带领2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年收入跃升(最高达三四十万元);勇于创新试种“徐香”、“翠香”等优质品种,以坚守开拓精神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20年守望一颗“果”:科技如何让土地“说话”?

“你们看这根埋在土里的管子,能‘读懂’土壤的渴!”蹲在田垄边,何叔叔指着自动灌装置,向队员们揭秘他的“黑科技”。

二十余载耕耘蜕变:从1998年“靠天浇水”、“凭感觉施肥”的艰辛摸索,到如今手机上精准掌控灌溉、智能配肥自动化的科技赋能,他用20年时光,在云峰村这片土地上,把一片老果园打磨成了生态农业与智慧农业融合的样板间。松软发黑的有机土壤、长势均匀的果树、饱满透亮的果实,都在无声诉说着“科学种果就是新农人的‘金扁担’”。

新品种里的“试错哲学”:创新也要脚踏实地!

“这片是‘徐香’,那边是‘翠香’,最里面刚试成‘金艳’…”何老如数家珍。他分享的不只是品种,更是无数次试错、观察、调整的漫长旅程。

引进新品种不结果?就带着技术员蹲守3个月,一步步查证。他的“试错笔记”,成为了“星光筑梦”队员们最鲜活的教材。

“判断新品种,就像你们做实验写论文”,何老的叮嘱朴实又深刻:“小范围试种、测数据、问市场——创新既要敢想,更要接地气!这正印证着“三下乡”的意义:把学问做进泥土里,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星光筑梦的“泥土答卷”:当青春遇见坚守

在云峰村的果园里,这场“面对面”是‌青春的探索与劳模智慧的碰撞!“星光筑梦”突击队深入调研云峰村猕猴桃产业,尝试将何叔叔二十年的宝贵经验转化为精确数据模型。

实践队队长何明丽感慨:“劳模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农业创新,源于对土地的深情和对问题的较真。青年学子‘三下乡’,就是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汲取榜样的力量,‌让科技的‘星光’点亮乡村的‘筑梦’之路!”

聆听云峰村猕猴桃的故事,他们更坚定了方向:

它是一位劳模‌二十年坚守初心、点土成金的奋斗史诗;

它是‌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激活乡村潜能的生动实践;

它更是‌“星光筑梦”青年在“三下乡”沃土中,寻找答案、践行担当的成长宣言‌!

从劳模布满老茧的手中接过智慧的种子,在云峰村的泥土里,他们看见了农业现代化的未来。最美的课堂在大地,最硬的担当在乡村!星光不问赶路人,深耕自有回响——实践队员将继续带着这份从果园里收获的启示,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属于“星光筑梦”的亮色!

撰文 | 陈思彤 陈锦婷 朱蔓菁

图片 | “星光筑梦”实践队

一审 | 植桂超  徐艳  杨晴

二审 | 植桂超 

三审 | 马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锦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