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铸魂 | 河北工业大学“红心铸魂”学生理论宣讲团赴石家庄鹿泉开展红色宣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31 2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牛一帆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心铸魂”学生理论宣讲团秉持“以史为鉴励心,以行践志铸魂”的宗旨,以“调研、宣讲、整理”为基石,走进基层,让青春之声与红色历史同频共振。2025年7月20日至7月22日,宣讲团成员李桐、金明霞、裴甜甜、于明涵、杨可等8人深入石家庄市鹿泉区石井乡山后张庄村、白鹿泉乡西土门村、获鹿镇南苑社区、镇宁社区及鹿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社区学生、青年开展12场主题宣讲,受众2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30余小时,以实际行动推动网络红色资源向基层延伸。

一、以史为鉴:铭记革命先烈的热血担当

面向学生群体,宣讲团以“英雄叙事”为核心设计主题,通过情景讲述唤起学生的历史记忆。7月20日,宣讲团成员裴甜甜分别在山后张庄村、西土门村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及《杨靖宇:白山黑水英雄气,铮铮铁骨铸忠魂》为题作情景宣讲,两场宣讲以少年血性与民族脊梁为脉络交织成精神长卷,在情感共鸣中强化青少年的家国认同感。7月21日,宣讲团成员王馨怡在获鹿镇南苑社区、镇宁社区宣讲《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虎胆英雄彭雪枫》,将国际主义精神与英雄胆魄并置呈现,以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激发学生群体尊崇英雄、报效家国的价值追求,为基层教育注入红色动能。

二、以史为鉴:感悟关键节点的历史伟力

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宣讲团聚焦历史关键节点,为青少年解读历史蕴含的伟力。7月20日,宣讲团成员李桐在山后张庄村以《百团大战(石家庄正太铁路)》作主题宣讲,结合地图与数据阐释正太铁路破袭战的战略意义;宣讲团成员史雪怡以《妙演空城计:四篇电讯吓退十万兵》再现我军以智取胜的经典战例,为青少年理解历史提供了具象化视角。在西土门村,宣讲团成员宋笑笑宣讲《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绘制蓝图》,通过“两个务必”原文诵读,让“赶考”精神与当下青少年的成长语境交汇,凝聚起青少年在时代征程中“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共识。

三、以史为鉴:见证红色政权的新生与壮大

面向学生群体,除“英雄叙事”主题宣讲外,宣讲团同时从“红色政权诞生”切入,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联。7月20日,宣讲团成员李桐在西土门村宣讲《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以“政权摇篮”视角梳理制度探索的开创性贡献,让青少年在历史场景与当下治理逻辑的对照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7月21日,宣讲团成员金明霞在获鹿镇镇宁社区讲述《〈人民日报〉在石家庄浴火重生》,通过老报纸影印件呈现报纸从“窑洞油墨”到“铅字铿锵”的蜕变,用舆论阵地的成长缩影,为青少年理解时代精神演进提供厚重历史注脚。

四、以史砺心:从历史纵深现代化实践

针对青年,宣讲团以“历史与现实衔接”为立足点来设计相关主题。7月22日,宣讲团成员于明涵在鹿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从车马慢到当日达”中看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以鹿泉区农村电商“当日达”案例为切口,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创新驱动”的核心内涵,引导青年从历史纵深中把握发展规律。

五、以行铸魂:从文明协调现代化内涵

面向青年,宣讲团同时聚焦“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实践”这一结合点。7月22日,宣讲团成员杨可以《听见文明的声音》为题,立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要求,系统阐释红色文化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优化基层治理、培育时代新风中的独特价值,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践行使命提供精神指引,夯实鹿泉区“城乡融合、德业并兴”的实践根基。

此次鹿泉之行,12场宣讲紧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线,将网络红色资源转化为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契合青年需求的精神养分,实现了“红色历史、时代精神、实践动能”的链式传递。“红心铸魂”学生理论宣讲团将持续以青春之力激活红色资源,为推动红色基因在基层落地生根、助力河北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一帆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