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宕昌,天津大学“与理”社会实践队于今夏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深入下罗村老党员家中,聆听奋斗故事,接受精神洗礼,一堂生动的“庭院思政课”在倾情奉献与殷切嘱托间展开。
实践队员们不仅活跃在支教讲台,更走进了老党员们的庭院。得知天津大学学生党员前来,下罗村的老党员们热情敞开家门。
精神传承:一位老党员抚摸着老物件,回忆往昔,语重心长地叮嘱学子:“生活好了,勤俭朴实的作风不能丢!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担起时代大义。珍惜韶华,刻苦学习,将来贡献祖国建设。”
教育情怀:另一位曾执教数十年的老党员分享了对教育的热爱,讲述了当年普及知识的经历。他欣慰地表示:“看到年轻人为乡村孩子带来知识和希望,我由衷高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根基,更离不开这份热爱与坚守。”
聆听老党员亲述的故事,队员们触摸到鲜活的“村史”和“奋斗史”。老党员们身上闪耀的勤俭朴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是生动的写照。他们用一生践行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其历经岁月洗礼的初心与信仰,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宝贵精神滋养。
在宕昌,队员们白天是讲台上的“小老师”,播撒知识种子;傍晚则是红色精神的学习者,汲取奋进力量。老党员们的精神与队员们投身乡村教育、助力人才振兴的实践交融共鸣,激励着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脚踏实地,勇毅前行。
实践队员们表示,将从老党员手中接过精神火炬,在支教路上锤炼意志,在服务奉献中增长才干,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庭院深深,聆听白发话沧桑;
讲台方寸,青春执笔育桃李。
嘱托千钧,薪火相传担大义;
步履铿锵,初心如炬照新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