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当心理视角聚焦乡村蝶变,一场关于“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在绿水青山间展开。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星火接力·心越山海”红色寻访实践队深入衢州开化县何田乡,在柴家、田畈、龙坑、卫枫四村,探寻党建引领下的共富密码,倾听乡土中国的心灵脉动。
一、 红色领航: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与为民初心
柴家村以“铁脚板”精神探索治理新路,推行“网格管理+大脚掌行动”,每周入户化解矛盾,用“绣花功夫”织密基层治理网。柴家村通过创新土地流转,1200亩耕地引入企业“保底收益+溢价分红”,带动300余村民家门口就业;更激活红色资源,修缮浙皖特委旧址,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火民宿餐饮;面对老龄化,首创“乡贤捐资+村集体补贴”的“共富食堂”,温暖60岁以上老人。
龙坑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力发展。村两委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清水鱼产业,链接绍兴企业与乡贤,打通产销链。组建邻里联防队守护安全,党员调解小组筑牢和谐根基。在访谈中,他表示“自从入党之后,我的思想就发生了转变。”从深夜送医急症老人,到解决电视机故障琐事,他事无巨细,将“为人民服务”落在实处。
二、 青春赋能: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田畈村90后村支书展现青年担当。以“清水鱼故事”为核心IP,打造鱼博士研学基地,既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更破解空心化难题,召唤青年返乡创业。民生治理上,“孝”主题食堂、庭院评比激活文明乡风;文化礼堂、儿童之家为193名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筑起温馨港湾,从源头关注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党支部大会“三会”联动,实现村务共商共管。依托钱江源生态优势与国家公园政策,田畈村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生态富民”的特色之路。
三、 躬身沃土:产业创新铺就共富“粮”道
卫枫村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践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理念,大胆尝试种植包菜、茄子、水果玉米及特色黑珍米。村庄坚持“扶贫更扶志”,组织低保户学习养鸡技术,村干部带头钻研,深入一线指导。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常年扎根田间地头和产业一线,以务实行动推动村民增收,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带领村民走向共富的坚定决心。
调研中,实践队员们还感知到心理学视角下的乡村温度,通过问卷了解村民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及心理健康的认知,发现四村在物质帮扶基础上,还探索出符合乡村实际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如卫枫村为特殊群体提供的活动空间,本质上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此行坚定了我们用心理学服务基层的信念——理解乡土人情、关注心灵需求,是构建有温度、可持续治理的重要基础。
山海有情,青春向党。何田乡的生动实践,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缩影,是基层干部实干担当的写照,也为心理学服务国家战略开辟了新视野。浙师大心理学院“星火接力·心越山海”实践队将铭记此行收获,持续关注乡村心理健康需求,努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温暖人心的力量,让青春在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字:徐金灵 侯婍妙 张徳莉 李晨宁 黄昕 甘心怡 郑罗嘉 应储伊
图片:王晨伊 李佳璇 龚雨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晨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