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虽褪志不改·支教讲台续忠诚——青理退役学子赴贵州山区播撒爱国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31 21: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高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于淼  龙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之际,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贵州同心队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中心小学,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为山区孩子们开展用一堂特殊的仪式和一堂深情的课程的“思政课”。巍巍乌蒙,赤心滚烫,队伍中两位退役大学生士兵将军人本色融入支教实践,为山区学子带来了深刻的精神洗礼。

国旗下的誓言,戎装赤忱映童心。7月28日清晨,猪场乡中心小学操场薄雾轻笼,群山肃立,支教团举行了一场格外庄重的升旗仪式。支教队员、退役大学生士兵龙高、臧王慧子身着陆军常服,身姿挺拔。“立正!敬礼!”龙高以清晰洪亮的口令指挥全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全体师生和支教队员的注目下冉冉升起,臧王慧子则以标准军姿肃立。孩子们虽动作稚嫩,却努力模仿两位“军人老师”挺直腰板,行少先队礼。这一刻,军人的忠诚担当与少年赤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同频共振,无声地播下了信仰的种子。

课堂里的传承,烽火岁月励后生。仪式后,两位“兵老师”将这份庄重延续至课堂,精心讲授“铭记抗战历史,吾辈自强不息”主题爱国教育课。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生动的故事和炽热的情感。他们以自身经历为引,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抗战烽火中先烈们如何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守护这片山河无恙。课堂巧妙互动,引导孩子们思考今日和平安宁从何而来。当被问起“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时,老师轻抚胸前曾经佩戴军徽的位置,目光坚定道,“英雄是为守护同胞家园甘于奉献的人。昔日是战场上的战士,今日是每个坚守岗位、建设祖国的人。”朴素的话语直抵心灵。“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兵,保护国家!”课后,三年级年级学生小涵(化名)激动地说。孩子们围住两位“兵老师”,好奇地触摸他们常服上的肩章和领花,眼神里充满了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敬畏。

山海同心,红色基因在支教路上薪火相传。“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将深刻的爱国教育融入支教实践意义重大。我们的退役队员,不仅传授知识,更以军人的血性与担当,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信仰火种。这生动诠释了‘种子’精神——既要播撒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国、强国的种子!”队长龙高说道。纳雍县猪场乡中心小学校长深有感触,“这堂特殊的课,给山里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两位退役大学生展现的军人风范和家国情怀,是孩子们最鲜活的榜样,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无声中扎根。”

从黄海之滨的校园到乌蒙山区的讲台,从保家卫国的哨位到启迪心灵的课堂,青岛理工大学退役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戎装虽褪,报国之志永存。他们在支教路上以忠诚为笔、以热血为墨,与全体支教队员一道,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心中,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爱国图卷。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支教实践创新,更是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范例,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的血脉中赓续传承,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高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