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孙宇菲、舒佳乐、李东阳、李乐晗、万俊恒、陈家萌、肖力维、刘爽欣、杨琳、段依凡、王忆、杨雨杰、林铭炜、罗浩、张昆尧、杜宣纬)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号召,长安大学赴河南郑州“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杨伟老师、李晔老师和王启慧老师带队下,于7月21日抵达郑州,开启了以解压行、调研行、志愿行为主线的七日实践征程。此行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探寻心灵滋养与社会服务的联结,将实践脉络织入历史文脉与市井烟火之中。
手执暖意,志愿叩银发心门。实践首站,队员们以志愿行踏入颐和养老院。健康操的韵律回响,艾草锤的清香萦绕。当队员们俯身倾听老人讲述往事,温暖悄然流动。一场象棋对弈,更让年轻的心灵触摸到长者对生活的热爱。青年学子在志愿行中找寻社会温度的起点。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老人制作艾草锤 通讯员 李东阳 供图
心溯文脉,千年回响。实践团队22日探访河南博物院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内,从沟通情感的贾湖骨笛,到凝聚信仰的商周青铜礼器,队员们凝视着器物背后先民的情感密码与生存智慧。商都遗址的城墙与排水系统,诉说着先贤对民生安的深远考量,让队员们惊叹古人如何筑牢“安全感”这一心理基石,为当代社会心理服务埋下历史伏笔。
魂铸山河,举精神炬火。23日,二七纪念馆内,工会宣言上的墨迹如新,林祥谦的呐喊震彻心扉。当日下午登上二七纪念塔,俯瞰今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枢纽,当年工人们以血捍卫的理想已成宏图。在二七广场,队员们展开调研行,通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表达对当代市民心灵的深切关切,在铭记历史星火的同时,不忘为今人播撒守护心灵绿洲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通讯员杜宣纬 供图
足印信仰,淬炼脊梁。24日,怀着崇敬之心,团队走进中原英烈纪念馆。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赤诚烙印在队员心间。午后郑州烈士陵园松柏肃穆,队员们手捧白菊,在纪念碑前垂首默立,在静默中完成一场精神的洗礼。这份穿越烽火的不屈与坚守,正是汲取韧性、向阳而生的厚重底蕴。
躬身阡陌,调研情暖市井。25日,团队深入金水区委员会汇报交流并铭记其全程支持。在郑州记忆油画厂创意园,队员们开展调研行,访谈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小店店主,倾听基层心声,将专业关怀融入市井烟火,并用镜头录制心理科普短视频,让实践的暖意与专业的洞察真正抵达劳动者的心田。
图为实践队员向工人递上矿泉水 通讯员张昆尧 供图
艺润心田,河涤胸襟——解压行觅心灵滋养。26至27日,实践聚焦心灵解压与精神升华。在郑州美术馆,队员们俯身与参观儿童分享画作感悟,寻得解压行中传递“暖意”的桥梁。偶遇福州大学实践队,定格下高校学子共赴社会课堂的青春热忱。随后,实践征程在黄河之畔抵达精神高地。奔涌的河水涤荡心灵,队员们感受着自然伟力带来的深层解压。凝视黄河裹挟历史泥沙东去,队员们深切体悟到,这条母亲河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为民族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与不竭的心灵解压源泉。
图为实践队员为儿童分享画作感悟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七日郑州行,实践团队以志愿行传递关怀,以调研行洞察心灵,以解压行汲取力量。当古老智慧成为滋养当代心灵的源头活水,此次实践便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新时代青年当以历史自觉铸魂,以人文关怀履责,永怀赤子暖意,坚定向阳而行。
图为实践团队出发合照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宇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